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窥斑见豹知高低——郁南县都城镇初级中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情况的调查

【作者】 黄汝湘 汤 文 杨少桃 庞耀明

【机构】 郁南县都城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都城镇初级中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调查报告,围绕教师的学历、教学专业年限、教学能力表现和科研能力表现等项目的调查,以体现教师技能的教师使用普通话、编制试题、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管理调控和课堂教学展示等五项指标和以体现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的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科技作品制作等三项指标作为调查内容,通过对调查材料和调查数据的分析,概括出山区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偏低的原因。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以课改促发展,促教育质量的提高,促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愈加迫切,在以课改促发展的背景下,担当教育发展关键作用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表现状况如何?提升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对学校教育质量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我们虽然从与教师的日常交流,对教师的观察中略有所知,但这种了解只停留在知道情况的层面上的,并未将提升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科研能力会对提升教育质量有哪些内在联系?会对教育质量的改变形成多大影响的层面上作深入的分析研究。因此,以前对教师情况的了解作用有限。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同时也让外界了解山区初中学校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也是对以前了解到的情况的重新审视,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对郁南县都城镇初级中学的教师就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选取都城镇初级中学的教师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基于下列的考虑:
  学校教职工人数多,调查的样本大,误差少;它虽是县城内唯一的普通初中学校,但学生来自城乡,兼备乡镇学校的特点,教师的工作与乡镇学校相比,更富挑战性,难度大。因此,调查很有代表性。
  所谓 “窥一斑见全豹”,通过调查都城镇初级中学教师队伍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状况,可知山区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水平。期待我们的调查,能为关心山区教育发展的人士提供参考。
  这次调查,我们采取收集全校各教师涉及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生成报告的方式。由于学校教师人数每学年都会出现变动,因此,需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时间划界。我们收集数据材料以课题开题研究后一年内的时间作时限划界。2014年1月课题开题,我们以2014年7月前学校在编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教师的学历,教学专业年限,教学能力表现和科研能力表现等项目开展调查。其中教学能力又以体现教师技能的使用普通话、编制试题,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的管理调控和课堂教学展示等五项指标,科研能力则以体现教师科研水平的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科技作品制作等三项指标作为调查内容,经过调查,我们得到下列的情况数据。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全校共有159教职工,154个教师。男教师76人,女教师78人。因工作需要借调了4人,1人病休,5人病愈后只上班不任课。可上课教师为144人。在这144人中,县教育局抽调了24个教师到到镇内小学支教,因此留在学校的教师是120人。减除正副校长、正副书记和三处一室的正副主任等18个管理人员和担当财会的2个教师,学校专任教师100人。
  调查得到全校159个教职工的职称、最高学历和年龄分布的情况如下:
  表1教职工的职称、最高学历和年龄分布情况表












  (数据的截止时间:2014年6月30日)
  二、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表现
  本次调查我们着重了解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的状况,我们以在教学岗位上144个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两个方面共八项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表2: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状况调查数据表 
  (数据的截止时间:2014年6月30日)
  表2是体现学校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数据。从表中看到:144个教师,能经常使用普通话上课的教师61人,占比42.36%,经常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的教师43人,占比29.86%,上过校级公开课的教师107人,占比74.31%,117个教师能自如地调控课堂秩序,未能自如调控的教师27人,占教师总数的18.75%。当然,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不仅限于这五项,但这五项指标最能反映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状况。
  表3:教师科技能力情况调查数据表











  (数据的截止时间:2014年6月30)
  表3是反映学校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状况的数据。从表3看:144个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获县或县级以上奖励的有17人,占教师总数的11.81%;科技作品制作方面,虽然存在组织活动的次数少情况,但参与制作的教师数只有2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39%,参加过科研课题研究的有43人,占教师总数的29.86%。
  三、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的状况分析
  1、年龄偏大、思想守旧,导致教学基本技能不高,科研能力偏低
  从数据看,教师团队的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是偏弱的。是什么原因使都城镇初级中学教师团队的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偏弱?我们再从更深层的调查数据中,找到可说明的问题原因。
  我们从教师团队的年龄、学历、职称和学科教师的人员结构进一步调查,调查出下列三项数据:
  表4:学校教职工年龄段分布情况统计
   



  

  (数据的截止时间:2014年6月30日)
  统计得出:全校教工平均年龄43.57岁。其中男教工平均年年龄为46.26岁,女教工平均年龄为40.72岁。超40岁的教职工95人。年龄最小的30岁。教师团队的年龄结构偏大,中老年教师居多。从数据得出:教师团队的整体年龄偏大,思想保守,难产生上进的动力。是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是偏弱的一个原因。
  虽说年纪大有经验。但经验对人来说,既有优势的一面,也有弊端。对于目标远大,志存高远的教师来说,他可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发挥优势,施展他的才华。而对于甘于平庸,安于现状的人来说,经验就成为其不思进取,不愿接纳新思想、新观念的挡箭牌。思想趋于安逸的人,会成为影响课改的障碍,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难有提高。
  调查发现,不愿意使用普通话教学的教师,大多数较年长。这些教师对使用普通话上课易产生抵触情绪,认为使用普通话上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其实,不愿使用普通话上课的年长教师,他们只考虑到用普通话上课会出现学生的不适应。而未考虑到:能一改不愿用普通话上课的习惯,是向学生传递了用普通话上课不仅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是与时俱进,拓展学生知识的一个体现。况且教师们都用普通话上课,可让学生鉴定出各个教师使用普通话这一全国通用语言的水平。
  2、教师起点学历低,知识面窄,影响教学基本技能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调查发现:全校各类别的教师,学历跳跃幅度大。起点学历是偏低。我们调查到各类教师起点学历与最高学历提升情况如下:
  表5:各类教师起点学历与最高学历提升情况
  













  (数据的截止时间:2014年6月30日)
  表5可见:教师的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毕业1人,全日制专科毕业73人,中专及高、初中毕业的共85人。第二学历:本科毕业85人,专科毕业66人,中专及高、初中毕业的共8人。本科毕业的教师在全校教职工的占比不高,本科毕业的85人,占全校教职工人数的53.46%。
  根据上表和从调查中发现:全校159个教职工,以第一学历计,接受过全日制专业教育人教职工129人,其中中专毕业 55人,专科毕业:73人,本科毕业仅1人。(全日制专科毕业后获本科学历的为41人,全日制本科毕业人数仅为2人),本科毕业:3人。未接受过全日制专业 教育的教职工19人。
  深入的调查发现:教师的第二学历:本科毕业的84人,与所教学科专业不对口,属于教育管理专业毕业占了10人。这84个教师,经全日制专科毕业再获本科毕业的37人,未经全日制专科毕业获本科毕业的49人; 非全日制专科毕业的为24人,非全日制中专毕业3人。
  49个教师未经全日制专科毕业就获本科学历,对争取学历达标来说,当然是好事。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教师学历跳跃起幅度大,这是否成为教师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缓慢原因?
  3、教师队伍的结构搭配组成不合理,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制约教学基本技能提升
  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是决定教师任教学科的依据。一般来说,教师的学历提升必须与自己所教专业对口,教学才易得心应手。但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取得的最高学历与自己所教学科却不一致。简单说就是学非所教。我们的调查发现:各学科教师比例差异大。各学科教师人数布置与学历情况数据如下表:
  表6:各学科教师配置与教师学历情况数据表(以专业技术资格为对比)





















  数据显示:各个学科教师不配套,物理、化学、体育、信息技术、英语、音乐等科目教师欠缺,语文科教师偏多。
  在全校12多个科目中,教非所学的教师比较多见。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生物、音乐等学科的教师主要靠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来担当。虽说每个教师都可以胜任初中各学科的教学,但对比是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说,不是专业出身的教师遭受的困难肯定会比科班出身的教师多,并且转行改教的教师,若非自己所愿,心中总免不了会产生一种迫于无奈的抵触情绪。认为学校领导眼看着我熟悉的学科不让教,偏要让我教专业不对口的学科,是给自己穿小鞋。因而为教学基本技能的提升埋下隐患。个别教师从事教学的学科,由于当时提升学历时纯属是为了拿文凭而学,他们所学的专业与自己所教学并不对口,这也因为消耗了他们的一部分精神,影响到他们基本技能的提升。
  4、忽视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发展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只有建立一支思想过硬,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才能振兴教育的发展。为此,国家和各省(区)都出台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建立省、市、县(区)的三级培训网络,专门从事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训。争取通过用5-10年的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然而这一意义重大的强师工程,到了部份教师的身上却走调变味。调查中还发现,每年开展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参加提升教师基本技能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中,部份教师为省事图方便,请他人代劳,这严重影响到教师队伍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5、校本教研缺乏督导
  校本教研是学校开展的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的教育科研活动。它研究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研究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研究教师提升教学基本技能的方向,方法和措施,研究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还可研究学生的表现状态及其学习困难的成因,研究如何将学生由后进变先进的策略,方法和有效措施的交流平台。
  校本教研的内涵非常丰富,既研究人(教师和学生),也研究人的行为状态,及人的行为状态的心理活动表现。但由于缺乏指导,目前学校的校本教研品位不高,局限于就教论教,就学论学。对于课堂教学深层次的问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对目标达成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能促进学生哪些方面会得到发展,能促使教师在哪些方面的技能得到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会得到提升等问题,涉及不多。校本教研处于就事说事,就教论教的状况。
  另一个表现是教而不研,研而不教。教研组成员听了课,只为所听的课是优或劣作过简单评价,而对会作优劣的评价依据是什么,而对课的优劣评价中,属于优的方面优在哪里,属于劣的又劣在什么地方,不会深究,也不愿深究。作这样的评价会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会产生什么效果缺少考虑。
  浅尝辄止的校本教研氛围中,教师会能促进哪项技能的提高?能促使哪些能力的发展?只有自己知道。
  校本教研,缺乏督导,校本教研,议教不研教,也是影响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提升和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
  理念决定行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是制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理念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形成合力同向效应,易造就技能和能力提升的氛围,理念相异,人心各向,产生抵消效应,就会严重削弱影响能力和技能的提升。这就是目前相当部分教师教学技能不能提升,科研能力低的原因。
  作者简介:黄汝湘,工作单位:广东省郁南县都城镇初级中学,最后学历:大专毕业,职称/职务:物理中学高级教师.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研究》(课题编号:2012YQJK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