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运用媒体辅助教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作者】 莫永香
【机构】 贵州省平塘县白龙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加大信息容量,丰富学生的感知系统,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上真正发挥其强大的功效,必须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媒体数量选择和组合方式的合理性。多媒体的使用,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一定要找准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只有合理使用它,才能让它发挥真正的效率。在选择媒体或制作课件时, 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更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情况,宁可少而精,切勿多而滥,把握“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确保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加大信息容量,丰富学生的感知系统,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和学的多元化,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要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上真正发挥其强大的功效,必须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媒体数量选择和组合方式的合理性。有些课堂,教师滥用媒体资源,花花绿绿,满目琳琅,这种课看似热闹,但由于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师生情感的交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课件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制作或选择课件,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选用的内容是否合理。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作为选择媒体和课件制作的依据,并注意教学内容与媒体功能是否有“亲和”性,所选择的媒体的功能在教学中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我在教学《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时,课件开头就先让播放草原风光的图片以及《美丽的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一边让学生听音乐,一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不但感受了草原的美,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我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先用媒体播放“平塘县2007年7月26日特大洪灾”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感受洪水的可怕,通过感悟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想像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为更好地理解后面课文内容老支书在洪水来时先人后己,沉着指挥村名过桥的高尚品质作好铺垫。
因此,选择多媒体课件要与课堂教材内容紧密结合。
二、处理好“点拨学生”与“点击鼠标”的关系
虽然计算机创造的声、光、像、彩效果,有利于发挥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但同时也要注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如:我听过两节数学课,,相同的内容,一位老师利用实物游戏导入新课,指名叫学生上台拍球,下面的学生在数个数,看他一分钟内能拍几个,再叫另一名上台表演,看谁拍的个数多。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有趣,学习积极性高涨,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效率。而另一位教师却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让学生观看屏幕中的学生拍球,然后再来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反而觉得枯燥无味,不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方法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更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不是依靠多媒体课件所能达到和代替的。
因此,在选择媒体或制作课件时,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更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情况,在多媒体课堂设计时,不但要注意训练提问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关注实行优差生互补合作的学习要求不能让课堂教学过程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而教师却成了实现这一模式的鼠标点击手,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鼠标所控制,学生的思路处于被动和僵化的状态。
三、处理好主导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语言信息处理的参与者和加工者。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要始终把学生这个主体放在首位。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不能让学生一味地跟着媒体走,从过去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否则,这种以计算机为主宰的课堂只会使学生更关注视觉带来的冲击而减少动脑筋的时间,没有了信息加工的过程。常常是随着演示文稿的结束,所学内容也所剩无几。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全班学生这一主体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设计可行有效的课件。另外,授课时老师要把握好自己的主导地位,决不能忽略自己作为学习指导者的角色,应不断关注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真正达到信息技术适应学生这一主体,使学习的主体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
四、处理运用的时间和选用的内容关系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宁可少而精,切勿多而滥,确保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最佳效果。有些老师把整个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从开头到结束,都在使用,完全忽略了“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反而阻碍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运用多媒体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要用在“精彩”处,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内化教学内容之处。要做到既不喧宾夺主的滥用,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全然不用,要抓住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出示课件。
例如:我在进行《文明,只差一步》这篇习作教学时,通过幻灯片呈现一张学生们在垃圾桶旁边乱扔垃圾的真实照片,并与学生就这个话题进行亲切真实地交流。一张照片就足可以引入本课的主话题。让学生有交流,有感受,有题材,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又如:我在教学《牧童》这首古诗时,在理解诗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意思时,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出示辽阔的原野图,配上优美的笛子轻音乐,让学生欣赏感受,从而体会牧童悠闲快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但开启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儿童的直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有了赏心悦目的活动过程,就会有令人愉快的活动结果。
总而言之,多媒体的使用,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一定要找准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只有合理使用它,才能让它发挥真正的效率。
作者简介:莫永香,学历:大专,职务:一级教师,联系地址:贵州省平塘县白龙中心学校.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加大信息容量,丰富学生的感知系统,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和学的多元化,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要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上真正发挥其强大的功效,必须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媒体数量选择和组合方式的合理性。有些课堂,教师滥用媒体资源,花花绿绿,满目琳琅,这种课看似热闹,但由于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师生情感的交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课件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制作或选择课件,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选用的内容是否合理。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作为选择媒体和课件制作的依据,并注意教学内容与媒体功能是否有“亲和”性,所选择的媒体的功能在教学中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我在教学《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时,课件开头就先让播放草原风光的图片以及《美丽的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一边让学生听音乐,一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不但感受了草原的美,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我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先用媒体播放“平塘县2007年7月26日特大洪灾”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感受洪水的可怕,通过感悟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想像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为更好地理解后面课文内容老支书在洪水来时先人后己,沉着指挥村名过桥的高尚品质作好铺垫。
因此,选择多媒体课件要与课堂教材内容紧密结合。
二、处理好“点拨学生”与“点击鼠标”的关系
虽然计算机创造的声、光、像、彩效果,有利于发挥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但同时也要注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如:我听过两节数学课,,相同的内容,一位老师利用实物游戏导入新课,指名叫学生上台拍球,下面的学生在数个数,看他一分钟内能拍几个,再叫另一名上台表演,看谁拍的个数多。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有趣,学习积极性高涨,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效率。而另一位教师却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让学生观看屏幕中的学生拍球,然后再来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反而觉得枯燥无味,不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方法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更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不是依靠多媒体课件所能达到和代替的。
因此,在选择媒体或制作课件时,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更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情况,在多媒体课堂设计时,不但要注意训练提问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关注实行优差生互补合作的学习要求不能让课堂教学过程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而教师却成了实现这一模式的鼠标点击手,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鼠标所控制,学生的思路处于被动和僵化的状态。
三、处理好主导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语言信息处理的参与者和加工者。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要始终把学生这个主体放在首位。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不能让学生一味地跟着媒体走,从过去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否则,这种以计算机为主宰的课堂只会使学生更关注视觉带来的冲击而减少动脑筋的时间,没有了信息加工的过程。常常是随着演示文稿的结束,所学内容也所剩无几。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全班学生这一主体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设计可行有效的课件。另外,授课时老师要把握好自己的主导地位,决不能忽略自己作为学习指导者的角色,应不断关注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真正达到信息技术适应学生这一主体,使学习的主体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
四、处理运用的时间和选用的内容关系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宁可少而精,切勿多而滥,确保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最佳效果。有些老师把整个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从开头到结束,都在使用,完全忽略了“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反而阻碍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运用多媒体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要用在“精彩”处,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内化教学内容之处。要做到既不喧宾夺主的滥用,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全然不用,要抓住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出示课件。
例如:我在进行《文明,只差一步》这篇习作教学时,通过幻灯片呈现一张学生们在垃圾桶旁边乱扔垃圾的真实照片,并与学生就这个话题进行亲切真实地交流。一张照片就足可以引入本课的主话题。让学生有交流,有感受,有题材,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又如:我在教学《牧童》这首古诗时,在理解诗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意思时,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出示辽阔的原野图,配上优美的笛子轻音乐,让学生欣赏感受,从而体会牧童悠闲快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但开启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儿童的直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有了赏心悦目的活动过程,就会有令人愉快的活动结果。
总而言之,多媒体的使用,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一定要找准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只有合理使用它,才能让它发挥真正的效率。
作者简介:莫永香,学历:大专,职务:一级教师,联系地址:贵州省平塘县白龙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