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民主”离我们很近——从一节品德课教学谈起
【作者】 陈迎春
【机构】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民主”以其丰富的价值内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如何将民主的种子从小在孩子的心田种下,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有机渗透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感知“民主”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形成初步的民主意识。这对于建立良好班集体和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民主选举 民主意识 公平公正
近几年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教学中,我先后对十多个班级的班干部选举情况进行了调查,学生参与选举的程度有着很大差异,主动参与选举的意识较弱,多半是由老师指定。而往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参与选举的民主意识、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主”。一个人的民主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有必要从小开始培养。在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四年级的教材中,就已经有相关内容的安排,如《做学习的主人》、《我们给自己定规则》、《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等等。当进行到《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感知民主,建立起民主参与意识,如何将“民主”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种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民主选举,学生在课本和媒体上已有接触,但没能有效地和自已联系起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显然不能从理论的框架下去灌输概念,所以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实例,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民主就在我们身边,了解民主选举的基本形式。在教学安排上,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补充,首先播放我校少先大队干部选举过程的录像,正好五年级每班都有学生参选,让学生说说大队干部的选举过程。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所以参与热情很快被点燃。学生通过大队干部候选人的推荐过程和队章中关于选举的规定,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权,候选人可以是同学推荐,也可以是自荐,人人都可以参选,它是我们每个队员都应关心的事。再看选举的结果是由各班学生代表投票决定的,它代表的是同学们自己的主张。接着我以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说说“当你投票时,会把票投给谁”?让学生感知在行使自己的投票权时,投出的这一票就代表了你想选谁当班干。通过看看、想想、说说,学生在重温选举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是民主选举,应怎样对待选举,了解自己在选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进行本节课主题活动《我们应怎样选举班干部》,就显得水到渠成。在模拟选举的过程中,学生真切体会选举的一般程序,从推荐候选人、全体同学的无记名投票、监票员统计到公布选举结果。为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讨论,学习领悟,寻找利于学生发挥的切入点,当讲到投票一般用写“正”字的方法统计票数时,考虑到他们在数学课上刚学习了这种统计方法,我想何不借助这个“正”字来拓展学生的思路,于是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用“正”字来统计票数吗?想想用这个“正”字统计对于选举会有什么含义?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纷纷发言,便于统计很容易看到,很快从这个“正”字还联想到许多,认为这个“正”字代表选举时应公平、公正,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人,要慎重的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信得过的同学担任班干部;代表选出的干部要有为大家服务、关心班集体的责任心,要有辨别是非,坚持原则的正义感;代表每个同学都要站在集体利益的角度关心班集体,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生在这个“正”字中,有了新发现,进一步认识到民主选举中的权利和责任,初步理解了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最后通过“干部轮岗制大家谈”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其中,进一步体会自主讨论,交流集中的过程,感知班集体中的民主生活,逐步建立民主意识。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很快自然形成三个小组:.支持的、反对的和有不同意见的。根据观点的不同,学生坐成三个方阵。每个方阵的同学先进行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选出两名代表阐述自己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支持干部轮岗制的学生在辩论中认为:人人都有机会当班干,是给每位同学提供平等的自己管理自己的的机会,自己担任班干,就会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也更能理解班干部的工作。所以,这个机会不应只给少部分同学。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认为:班干部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同学才能得到其他同学的信任,才能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则提出:老师对同学们的了解较全面,可以由老师提出候选人,然后投票选举;也有同学认为可以椐据不同的职位,选出担任这个职位最适合的同学;还有同学认为班干部应定期评价,适当改选,才能促进班干部更好地做好班级工作……。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考如何选举班干部的同时,均考虑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管理班级是自己的事,也是应尽的义务,要发挥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自觉地加入到关心、爱护班集体中来。“民主”要在集体关系和活动中体现,认识到选举的一般形式和选举的多样性,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班的最佳方式。而教学的民主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愿意参与和主动参与,所以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拓展发挥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从认识、体验到感悟的过程,发现“民主”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息息相关。
从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不但符合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习近平主席曾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作为教师,我们要有长远的目光,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发扬民主,自觉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民主权利,逐步培养他们树立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观念,使民主的种子深植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为在集体中相互间的协作打下基础,为培养优秀的团队创造可能。这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他们将来更好地立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韩兵2014年10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之“民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2014.10)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
[3]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课程教材研究所 综合文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作者简介:陈迎春,女,本科,高级教师,定远县实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专职教师。
关键词:民主选举 民主意识 公平公正
近几年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教学中,我先后对十多个班级的班干部选举情况进行了调查,学生参与选举的程度有着很大差异,主动参与选举的意识较弱,多半是由老师指定。而往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参与选举的民主意识、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主”。一个人的民主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有必要从小开始培养。在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四年级的教材中,就已经有相关内容的安排,如《做学习的主人》、《我们给自己定规则》、《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等等。当进行到《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感知民主,建立起民主参与意识,如何将“民主”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种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民主选举,学生在课本和媒体上已有接触,但没能有效地和自已联系起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显然不能从理论的框架下去灌输概念,所以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实例,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民主就在我们身边,了解民主选举的基本形式。在教学安排上,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补充,首先播放我校少先大队干部选举过程的录像,正好五年级每班都有学生参选,让学生说说大队干部的选举过程。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所以参与热情很快被点燃。学生通过大队干部候选人的推荐过程和队章中关于选举的规定,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权,候选人可以是同学推荐,也可以是自荐,人人都可以参选,它是我们每个队员都应关心的事。再看选举的结果是由各班学生代表投票决定的,它代表的是同学们自己的主张。接着我以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说说“当你投票时,会把票投给谁”?让学生感知在行使自己的投票权时,投出的这一票就代表了你想选谁当班干。通过看看、想想、说说,学生在重温选举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是民主选举,应怎样对待选举,了解自己在选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进行本节课主题活动《我们应怎样选举班干部》,就显得水到渠成。在模拟选举的过程中,学生真切体会选举的一般程序,从推荐候选人、全体同学的无记名投票、监票员统计到公布选举结果。为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讨论,学习领悟,寻找利于学生发挥的切入点,当讲到投票一般用写“正”字的方法统计票数时,考虑到他们在数学课上刚学习了这种统计方法,我想何不借助这个“正”字来拓展学生的思路,于是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用“正”字来统计票数吗?想想用这个“正”字统计对于选举会有什么含义?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纷纷发言,便于统计很容易看到,很快从这个“正”字还联想到许多,认为这个“正”字代表选举时应公平、公正,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人,要慎重的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信得过的同学担任班干部;代表选出的干部要有为大家服务、关心班集体的责任心,要有辨别是非,坚持原则的正义感;代表每个同学都要站在集体利益的角度关心班集体,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生在这个“正”字中,有了新发现,进一步认识到民主选举中的权利和责任,初步理解了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最后通过“干部轮岗制大家谈”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其中,进一步体会自主讨论,交流集中的过程,感知班集体中的民主生活,逐步建立民主意识。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很快自然形成三个小组:.支持的、反对的和有不同意见的。根据观点的不同,学生坐成三个方阵。每个方阵的同学先进行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选出两名代表阐述自己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支持干部轮岗制的学生在辩论中认为:人人都有机会当班干,是给每位同学提供平等的自己管理自己的的机会,自己担任班干,就会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也更能理解班干部的工作。所以,这个机会不应只给少部分同学。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认为:班干部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同学才能得到其他同学的信任,才能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则提出:老师对同学们的了解较全面,可以由老师提出候选人,然后投票选举;也有同学认为可以椐据不同的职位,选出担任这个职位最适合的同学;还有同学认为班干部应定期评价,适当改选,才能促进班干部更好地做好班级工作……。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考如何选举班干部的同时,均考虑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管理班级是自己的事,也是应尽的义务,要发挥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自觉地加入到关心、爱护班集体中来。“民主”要在集体关系和活动中体现,认识到选举的一般形式和选举的多样性,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班的最佳方式。而教学的民主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愿意参与和主动参与,所以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拓展发挥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从认识、体验到感悟的过程,发现“民主”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息息相关。
从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不但符合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习近平主席曾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作为教师,我们要有长远的目光,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发扬民主,自觉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民主权利,逐步培养他们树立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观念,使民主的种子深植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为在集体中相互间的协作打下基础,为培养优秀的团队创造可能。这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他们将来更好地立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韩兵2014年10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之“民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2014.10)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
[3]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课程教材研究所 综合文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作者简介:陈迎春,女,本科,高级教师,定远县实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专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