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怎样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

【作者】 段长春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陈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物理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对将来在事业上的选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兴趣的发生发展一般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这三个阶段。对初中学生来讲,进入初二下学期以后,开始向乐趣阶段方向发展,并为将来的志趣阶段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这个阶段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学好物理的决心、信心和恒心,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初中学生思想不稳定,兴趣易转移,如果单靠有趣的实验,生动的讲评等直接兴趣,不大可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持和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巩固、强化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掌握物理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教育,通过间接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深化。具体做法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科学史教育,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打下基础。物理学科的发展史是极其生动有趣的。在物理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牛顿、法拉第、伽里略等物理学家都是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的斗争中,以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并用古今中外以“勤”补“拙”而取得重大成就的实例说明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一个人如果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并时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意志力,那么将会对自己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巩固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易转移,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本人认为所无法克服的困难。正如一个学生在分析自己遇到困难时谈到的:“提到学习困难,我认为自己主要的问题就是数学基础差……,所以在物理课上一碰到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很容易的计算,我也感到讨厌,以致不做或者做错。”这个学生提出的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对一些物理概念、规律及物理量的单位的理解感到困难,这些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让学生掌握这些较难掌握的知识,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尽量缩小学习上的两极分化,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树立信心,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成功的乐趣,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认识的提高,困难的克服,最终要使他们能看到自己付出劳动后所取得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初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甚至一次考试的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在考试时,不能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并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认真分析试卷,当面讲讯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使他们不至丧失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使它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 
  二、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感,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它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它能促使人消极地行动、降低学习效率。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大不相同,积极的情绪是加速思维进程的催化剂。针对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其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师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情境,并通过教师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以引起积极的学习动机。赞科夫讲:“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①本文前边谈到的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均是为了安排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适当情境。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给学生以科学美的享受,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除此之外,还要健全情感生活。教师的情感制约着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发展。师生间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插曲,而是它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理解、尊重学生,其结果必然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教师训斥、讽刺学生,会使学生把学习看成压力、负担,没有愉快感与需求感。这样做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就拿XXX同学来说吧,他在班上是智能比较低的学生,学习基础十分差,回答问题时发音不太清楚,常常引起学生的哄笑,他参加课外小组活动时,一些学生也讥笑他。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育全班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同学,并且表明老师欢迎大家积极参加课外小组活动。另一方面,课后老师经常找他,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指出存在的问题,鼓励他树立学好物理课的信心。在一次全区公开课上,这位同学积极举手要求回答问题,老师指定让他回答,并在课下及时鼓励表扬了他。这天放学后,他见到父母的第一句话是:“今天物理上区公开课,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答对了,老师表扬了我。”家长也为此感到欣慰。可见,这一件小事在学生心理上的震动之大。从这以后,他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地提高了。上课积极举手,不懂的问题及时问,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出现了本学期仅有的两个及格分数。尽管他的成绩不稳定,学习基础还十分差,而且由于这个原因肯定还会有反复,成绩的提高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由于抓住了他的闪光点,使他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开始对学习有信心了。从长远来看,他在非智力心理品质上的收获,比分数的提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抓好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使他们具备了今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基本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