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音乐融入课堂 构建快乐数学——浅谈音乐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包淑贞

【机构】 浙江省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柏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与音乐这两门看似截然不用的学科,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J.J西尔维娅就曾经说过:“难道不可以把音乐描述为感觉的数学,把数学描述为理智的音乐吗?”这实际上就把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然而现在有许多学生却觉得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也是既没有乐趣,也没有任何美感,甚至厌恶数学。但如果让我们的数学适当地加入音乐元素,也许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变得既有趣又有效,甚至会让学生觉得数学也可以是美美的、优雅的、有趣的,使学生爱上数学,乐学数学。
  关键词:音乐元素 快乐课堂 数学思维 有效课堂
  有效的课堂多种多样,其特征并不是唯一的,而是表现为多个方面。音乐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它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艺术修为,还能应用于数学教学。近年来,我一直在尝试着怎样把音乐与数学巧妙地相结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更有效,让我们的孩子更爱学数学。那么,有效利用音乐元素对我们的数学教学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一、调节学生的情绪
  音乐是数学课堂的“调味剂”,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1、课前游戏导入
  在课前两三分钟,教师可以变着花样跟孩子们玩一些音乐小游戏。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将音乐融入游戏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活跃了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成为了数学课前的“调味剂”,可以让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开始一节课的数学学习。
  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我们就可以在课前跟学生玩一玩“拍手游戏”:老师示范拍出一组简单的节奏,边拍边说“四八”,学生也跟着模仿老师的样子,边拍边回答“三十二”。这样不仅复习了之前所学的乘法口诀,而且学生兴趣浓厚,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2、课中律动休息
  小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较短,尤其是低段的孩子。有时在上课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已经漏出疲态,或不再愿意认真上课,注意力分散,这时我会立刻放慢教学进度,带领大家律动一下。事先在手机或多媒体电脑中下载好一些动感欢快的音乐或节奏,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进行简单整齐的律动;或者也可以播放一段轻音乐,让孩子们趴在桌子上闭目休息片刻。
  一节课四十分钟,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做到整堂课都精神集中,后半节课基本已无心于课堂。这时,与其勉强继续教学,倒不如抽出两三分钟,律动休息片刻,学生得到了放松,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继续投入学习。
  3、愉快总结课堂
  大多数数学课,最后都有“总结课堂”这一环节,这时,许多教师会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习完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但我个人觉得这样虽然对整节课进行了总结,却没有趣味。如何才能更愉快地结束一堂课呢,我觉得也可以加入音乐元素。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快板”、“儿歌”等,而且内容要与本节课的学习有关。
  比如在学习“多位数的读法”时,可以编这样的儿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如此一来,既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了很好的总结,而且好记好背,重要的是它更有趣,能让孩子们带着愉快的情绪结束这节课,也能让孩子们开始期待起下一节数学课的学习。
  二、提高上课注意力
  一直以来,数学课堂都显得相对单调沉闷,再加上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被分散,尤其是低段的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之上,或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但如果老师能不时擦出音乐的“小火花”,也许能有意外的收获。
  比如在回答一组计算题时,通常老师都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但这样往往只有需要回答的这一组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而且也只是集中在自己即将要回答的这一题上,而其他学生因为没有参与感,有的眼睛虽然看着黑板,却心不在焉,有的低头干别的事情,还有的低声说话……使得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很差。但如果加入一点音乐节奏,比如老师先列出一串问题,再用简单的节奏示范念题,并加上拍手动作,然后让需要回答问题的学生边模仿老师的节奏边开火车回答问题,而其他同学拍手,这样人人都得以参与。现在,我们班同学在玩开火车游戏时,个个眼睛都睁得大大的,一个个跃跃欲试。
  再比如在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时,也许学生会一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这种问题时,配上音乐,再将问题设计成故事情节,也许学生会更有兴趣与欲望想办法解决。
  三、促进记忆与理解
  有些数学集体方法或定律比较难以理解或记忆,这时也可以加入音乐元素,巧记方法定律。
  比如在教学“一位数除几位数”时,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先看被除数最高位,高位不够多一位;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不够商1就写0,商中头尾算数位;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样运算才会对。
  再比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编儿歌:通览全题定方案,细看是否能简便;从左到右脱式算,先乘除来后加减;括号一次小中大,先算里面后外面;横式计算竖检验,一步一查是关键。
  四、调动学生思维
  无可争议的一点是学生喜爱音乐,将音乐融入数学,学生更爱数学,于是也更愿意学习数学,思考问题。为什么人们常说:学习音乐的孩子更聪明。因为音乐学的好的人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他们有一种爱问为什么的逻辑思考,这恰恰符合数学的需要。所以音乐学的好的人,数学一般也可以学的好。
  音乐真真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它不仅拥有美感,还是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之一。它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更对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小学是学生思维培养和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切不可错失。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融入音乐元素,发挥出音乐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效调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爱上数学,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
  通过近几年的试验,在数学课堂上加入音乐元素,我发现不仅改变了以往那种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方式,变枯燥为生动,变乏味为有趣,数学课堂也变成了美的快乐的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数学,而且使得学生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现在,一节数学课下来,师生都是愉快地开始,愉快地结束。班上的学生也都特别喜欢上数学课,都说:“上数学课就是美的享受。”学生的成绩也一直在全年级领先,我想我的小小尝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吧。
  参考文献:
  [1]扎西娜姆.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6)
  [2]付彦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J].科教文汇旬刊.2011
  [3]周爱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3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
  [5]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6]余开基.音乐文化趣谈.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