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略议阅读教学

【作者】 林 静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三原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加强与学生生活的沟通与联系。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的不够丰富和知识积累的不够丰厚决定了实现这种沟通与联系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沟通学生的生活体验,以促进课堂对话的展开与深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当课文的思想内容、形式结构等与学生的生活积累形成联系,相互沟通时,这种主动行为才变得有价值。因此,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是阅读主体——学生的根本需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阅读又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适应和创造生活的本领。也就是说,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由此看来,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营造"我的阅读"的课堂氛围。  
  阅读是人与外部世界沟通,帮助人融入社会,沟通人与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发展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和审美能力的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正如萨特所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对于现代社会来说,阅读能力更是一个人适应和创造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阅读是现代生活的需要。要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由而高尚的生活,阅读教学就必须为此打好基础,指引方向,激发兴趣。因此,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确立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营造"我的阅读"的课堂氛围。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读者是阅读的主体,是作品的创造者,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文本),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阅读的前提。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亲历"阅读生活"。课堂上,教师要给足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体验;要营造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自得",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自得",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
  二、结合文本特性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1.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尴尬的局面。一篇文情并茂的课文,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既没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缺少读的训练,学生就是不能被课文的思想内容所感染,始终处于似懂非懂、似悟非悟的状态,学习效果很不理想。文章中人物的品质并非不够高尚,行为并非不够感人,一堂课上下来,教师自认为入文入情入境入理,学生却一脸茫然,尤其是一些离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课文,即使教师做了相关背景的介绍,也收效甚微。其实,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能架起文章中反映的生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桥梁,使得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无法产生共鸣。在引导理解和感悟时注重生活体验,就是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思想、经验等沟通、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并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文本中易于与学生生活相沟通的内容来促进理解、激发情感。《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学生难以用自己的经验和积累理解、感悟其中所描写的生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发掘出文本中最易与学生生活融通的信息,然后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
  2.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阅读迁移和阅读创新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阅读教学注重生活体验,正是从实现这一目标出发的。理解和感悟并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丰富积累,形成技能,学会创造,提升学生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才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阅读教学要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积极的一部分。   
  阅读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加强与学生生活的互动,使阅读服务于学生生活,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为提升学生生活和生命质量服务的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文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只有在生活中得到检验之后,才能真正引起共鸣,被主动吸收和内化。加强阅读教学与学生生活的互动,就是要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有机的一部分。具体做法可以是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开展诸如"读一篇课文,做一件实事"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实事"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可以是积累语言,可以是写读后感想,可以是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是"以身试文"——做实验、搞调查、处人事等等。总之,要使阅读教学向生活开放,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为。结合学生的生活需要进行阅读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阅读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做法不一而足,但从根本上讲,只有当被激起的创新火花与生活实践相融合时,才能形成"燎原"之势。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阅读迁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的阅读迁移应具有探究性和创造性。   
  必须指出,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面和生活的空间,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加强交流,从各个方面丰富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积累,而不能将阅读局限于学校,局限于课堂。因为,学生的积累越厚,生活经验越丰富,与文本沟通就越容易,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就越轻松、越深入,阅读活动与生活的沟通也就更加自然、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