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作者】 王同波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怀周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主渠道。教师恰当有效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平时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在遵循课堂提问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气氛 有效提问 策略原则
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顾名思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出的一系列的问题。精彩的、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有效课堂提问的一些策略的看法:
一、提问要切入学生的兴趣点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上述几点与学习中的很多因素,比如注意的持久性、感知的深入性、记忆的深刻性、注意的长短等都有很重要的关联。所以在学生的兴趣点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是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
例如:在旋转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我就设计了一个初中生感兴趣的导入问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公园去玩一玩,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夸张的语言将学生吸引住,然后出示多媒体:旋转椅、缆车、摩天轮、跷跷板、滑滑梯等。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的,并让学生动手来比一比,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学生看到这个生动的例子之后立刻活跃了起来。再用课件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继续对学生提问: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很快就通过实物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从而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这种形式的提问切入学生兴趣点,把原本相对枯燥的问题变得简单生动,趣味横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整个课堂之初设计这样的提问就可以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问要紧扣重点难点,让知识课堂层次分明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而教学的难点则是学生共性的难以把握的地方。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求课堂提问要明确地把握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一些重点、难点的问题,可能绝大多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教师如果继续面面俱到地提问,很多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效率的下降。所以课堂提问一定要问到要害,问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之处。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性质的应用,以及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在这节课开始,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幅生活中常见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发地去观察,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在学生探究学习之后,着重处理重点和难点。于是有以下探究题: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了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探究之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当然这也以提问的形式出现:你们能总结出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四边形跟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这样的点拨启迪,学生围绕着重点和难点逐步探究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在疑问的带动下逐步深入,主动探究,达到了对知识熟练掌握的最终目标。
三、在知识的模糊点提问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很多模糊性的问题,有的是由于自身理解不清楚,有的是由于新旧知识交错冲击,所谓模糊性其实就是理解过程中的雾里看花,有点懂了,但又没有全懂;有点明白,其实还是糊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课堂反馈方式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模糊点在何处。然后根据自身的教学预设或者丰富经验合理地设计针对学生模糊点的关键性提问。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的认识由模糊变得清晰,准确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反思及分析思考的习惯。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就是学生的知识模糊点之一,由于平行四边形范围的广阔性,因此学生常常会在这个问题上产生模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提问让学生的认识逐步清晰起来。你能选择手上的任意工具来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如何证明你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说你的制作方法及构建原理吗?你还能找到其他的方法吗?用这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在知识的模糊点上正面出击。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学生原本模糊的概念逐步清晰了起来,课堂效果也得到了优化。
善教者必善问。提问是一种艺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起到增进教学效果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正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困境成因探析[J].《学周刊》,2013.07
[2]杨飞跃.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5.02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气氛 有效提问 策略原则
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顾名思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出的一系列的问题。精彩的、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有效课堂提问的一些策略的看法:
一、提问要切入学生的兴趣点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上述几点与学习中的很多因素,比如注意的持久性、感知的深入性、记忆的深刻性、注意的长短等都有很重要的关联。所以在学生的兴趣点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是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
例如:在旋转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我就设计了一个初中生感兴趣的导入问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公园去玩一玩,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夸张的语言将学生吸引住,然后出示多媒体:旋转椅、缆车、摩天轮、跷跷板、滑滑梯等。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的,并让学生动手来比一比,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学生看到这个生动的例子之后立刻活跃了起来。再用课件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继续对学生提问: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很快就通过实物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从而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这种形式的提问切入学生兴趣点,把原本相对枯燥的问题变得简单生动,趣味横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整个课堂之初设计这样的提问就可以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问要紧扣重点难点,让知识课堂层次分明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而教学的难点则是学生共性的难以把握的地方。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求课堂提问要明确地把握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一些重点、难点的问题,可能绝大多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教师如果继续面面俱到地提问,很多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效率的下降。所以课堂提问一定要问到要害,问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之处。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性质的应用,以及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在这节课开始,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幅生活中常见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发地去观察,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在学生探究学习之后,着重处理重点和难点。于是有以下探究题: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了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探究之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当然这也以提问的形式出现:你们能总结出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四边形跟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什么?通过这样的点拨启迪,学生围绕着重点和难点逐步探究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在疑问的带动下逐步深入,主动探究,达到了对知识熟练掌握的最终目标。
三、在知识的模糊点提问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很多模糊性的问题,有的是由于自身理解不清楚,有的是由于新旧知识交错冲击,所谓模糊性其实就是理解过程中的雾里看花,有点懂了,但又没有全懂;有点明白,其实还是糊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课堂反馈方式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模糊点在何处。然后根据自身的教学预设或者丰富经验合理地设计针对学生模糊点的关键性提问。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的认识由模糊变得清晰,准确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反思及分析思考的习惯。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就是学生的知识模糊点之一,由于平行四边形范围的广阔性,因此学生常常会在这个问题上产生模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提问让学生的认识逐步清晰起来。你能选择手上的任意工具来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如何证明你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说你的制作方法及构建原理吗?你还能找到其他的方法吗?用这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在知识的模糊点上正面出击。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学生原本模糊的概念逐步清晰了起来,课堂效果也得到了优化。
善教者必善问。提问是一种艺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起到增进教学效果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正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困境成因探析[J].《学周刊》,2013.07
[2]杨飞跃.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