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好家长工作
【作者】 刘 洋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三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实践谈了自己对如何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家长 工作 沟通 讨论
教师要作好家长工作,有效地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教师也要注重自我提高。只有当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充实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家长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下面将我从教这几年在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处处留心,注意积累
(一)留意电视节目中、微信等媒体中的教育栏目
我们每天都会看电视、微信,在这些媒体中同样有着很多可以学习的教育知识。尤其现在的信息发展速度快,打人孩子都会使用微信,在微信这个圈子里,就有了很多的教育专家发表的知识、办法、案例等。当幼儿第一次踏入幼儿园,很多幼儿会产生恐惧,不愿上幼儿园。很多家长都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宝宝不愿上幼儿园呢,是不是老师对我们宝宝不好,还是小朋友们欺负我们的宝宝呢?所以教师应该分析每一位孩子不愿意来幼儿园的原因和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并再次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帮助他们了解幼儿的思想。
(二)遇到问题,多向老教师询问,讨教经验
在带班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特殊的幼儿和家长,怎么对待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向身边的老教师讨教经验。托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会经历一个哭闹适应期,大部分幼儿通过一两个星期时间,都会慢慢适应。那些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说明他们缺乏安全感较多,所以在我刚带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就会去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当了妈妈的教师,因为他们通过经验和自身的体验课一告诉我和多方法。例如:丁丁来幼儿园2周了,一直哭,吃饭也少,中午不睡觉,嘴里一直喊着:妈妈哪了?我要妈妈等话。我找到的方法是,让孩子县有安全感,相信老师,让老师成为他在幼儿园里的依靠,可以拉着手,抱着他,他哭得最严重的时候,可以让他趴在自己的肩膀上,抚摸她的后背,这样孩子的情绪平稳的快,而且会很依赖你,相信你。老师也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可以拍几张照片给家长看等我和家长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孩子的现状。让给家长放心。
二、主动出击,定期沟通
(一)接送时的简短谈话
个别谈话是进行家长工作最简便、最经常、最及时的方法,教师可以用家长到园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谈有关教育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映问题,提出要求,商讨解决的方法。这种谈话,时间比较短,因此,内容不宜过多,必要时可以另约时间作较长时间的谈话。家长非常关注幼儿的生活细节,每天都要问宝宝的饭吃了没有,宝宝睡觉好吗,睡了多久等问题。针对这样的家长,老师们在每天接送的时候,都会不厌其烦地主动和家长沟通今天宝宝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饭吃了多少,睡觉怎样,当孩子有点滴进步,都会立即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宝宝的关心。家长关心孩子的方向在哪里,老师的关注度就会高些。例如:瘦弱的孩子家长一般关心孩子痴儿多不多,排便是否正。好动孩子的家长则关心他今天表现怎么样?有没有捣乱?内向孩子的家长关系孩子在幼儿园开不开心,和谁玩儿了?有没有别欺负。好学孩子家长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了?哪些不会,在家会回去加强。所以,我们针对孩子针对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
(二)有效全面的家访
家庭访问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家庭访问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真实情况,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家庭及其周围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针对个别幼儿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幼儿的措施,以及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成绩、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通过家访,家长非常感谢老师提供的育儿方法,也很支持教师的工作。家庭访问体现着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亲切关怀,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顺利完成该年班教育任务的强烈责任感。
三、诚恳邀请,参与讨论
(一)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怎样让家长更好的理解幼儿园的生活,支持教师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请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让他们有更多的了解。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较为普遍的形式有:在“开放日” “开放周”中,幼儿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品尝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三餐,节日参与家园同乐活动;参观活动以及参加幼儿园的开学、毕业典礼等活动。
(二)共同讨论育儿经验
现在的家长对幼儿教育都非常的重视,也有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实际有效的经验,不仅教师可以从中获益很多,而且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组织家长会的时候,加入了共同交流育儿经验这一环节。老师先征集了一些家长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请一些做得好的家长进行交流发言。有的家长他们的文化水品和育儿经验育儿知识不在我们之下,他们可以很到位的分析自家孩子的特点,并且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家长我们要多沟通,多请教,家长也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朋友和伙伴。
《幼儿教育》上曾有一句话这样说:“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虽然家长因各自身份、素质不同,言行举止也各不相同,但他(她)们和老师有一个共同的方向:爱孩子。最重要的是用教师的真心、幼教经验、科学育儿知识去换取家长的信任,这样家长工作就迎韧而解,不难做了。
参考文献:
1、《家园共同体的建构》吴邵萍.著
2、《幼儿教育》2016年第10期
关键词:家长 工作 沟通 讨论
教师要作好家长工作,有效地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教师也要注重自我提高。只有当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充实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家长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下面将我从教这几年在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处处留心,注意积累
(一)留意电视节目中、微信等媒体中的教育栏目
我们每天都会看电视、微信,在这些媒体中同样有着很多可以学习的教育知识。尤其现在的信息发展速度快,打人孩子都会使用微信,在微信这个圈子里,就有了很多的教育专家发表的知识、办法、案例等。当幼儿第一次踏入幼儿园,很多幼儿会产生恐惧,不愿上幼儿园。很多家长都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宝宝不愿上幼儿园呢,是不是老师对我们宝宝不好,还是小朋友们欺负我们的宝宝呢?所以教师应该分析每一位孩子不愿意来幼儿园的原因和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并再次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帮助他们了解幼儿的思想。
(二)遇到问题,多向老教师询问,讨教经验
在带班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特殊的幼儿和家长,怎么对待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向身边的老教师讨教经验。托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会经历一个哭闹适应期,大部分幼儿通过一两个星期时间,都会慢慢适应。那些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说明他们缺乏安全感较多,所以在我刚带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就会去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当了妈妈的教师,因为他们通过经验和自身的体验课一告诉我和多方法。例如:丁丁来幼儿园2周了,一直哭,吃饭也少,中午不睡觉,嘴里一直喊着:妈妈哪了?我要妈妈等话。我找到的方法是,让孩子县有安全感,相信老师,让老师成为他在幼儿园里的依靠,可以拉着手,抱着他,他哭得最严重的时候,可以让他趴在自己的肩膀上,抚摸她的后背,这样孩子的情绪平稳的快,而且会很依赖你,相信你。老师也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可以拍几张照片给家长看等我和家长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孩子的现状。让给家长放心。
二、主动出击,定期沟通
(一)接送时的简短谈话
个别谈话是进行家长工作最简便、最经常、最及时的方法,教师可以用家长到园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谈有关教育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映问题,提出要求,商讨解决的方法。这种谈话,时间比较短,因此,内容不宜过多,必要时可以另约时间作较长时间的谈话。家长非常关注幼儿的生活细节,每天都要问宝宝的饭吃了没有,宝宝睡觉好吗,睡了多久等问题。针对这样的家长,老师们在每天接送的时候,都会不厌其烦地主动和家长沟通今天宝宝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饭吃了多少,睡觉怎样,当孩子有点滴进步,都会立即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宝宝的关心。家长关心孩子的方向在哪里,老师的关注度就会高些。例如:瘦弱的孩子家长一般关心孩子痴儿多不多,排便是否正。好动孩子的家长则关心他今天表现怎么样?有没有捣乱?内向孩子的家长关系孩子在幼儿园开不开心,和谁玩儿了?有没有别欺负。好学孩子家长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了?哪些不会,在家会回去加强。所以,我们针对孩子针对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
(二)有效全面的家访
家庭访问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家庭访问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真实情况,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家庭及其周围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针对个别幼儿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幼儿的措施,以及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成绩、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通过家访,家长非常感谢老师提供的育儿方法,也很支持教师的工作。家庭访问体现着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亲切关怀,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顺利完成该年班教育任务的强烈责任感。
三、诚恳邀请,参与讨论
(一)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怎样让家长更好的理解幼儿园的生活,支持教师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请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让他们有更多的了解。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较为普遍的形式有:在“开放日” “开放周”中,幼儿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品尝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三餐,节日参与家园同乐活动;参观活动以及参加幼儿园的开学、毕业典礼等活动。
(二)共同讨论育儿经验
现在的家长对幼儿教育都非常的重视,也有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实际有效的经验,不仅教师可以从中获益很多,而且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组织家长会的时候,加入了共同交流育儿经验这一环节。老师先征集了一些家长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请一些做得好的家长进行交流发言。有的家长他们的文化水品和育儿经验育儿知识不在我们之下,他们可以很到位的分析自家孩子的特点,并且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家长我们要多沟通,多请教,家长也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朋友和伙伴。
《幼儿教育》上曾有一句话这样说:“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虽然家长因各自身份、素质不同,言行举止也各不相同,但他(她)们和老师有一个共同的方向:爱孩子。最重要的是用教师的真心、幼教经验、科学育儿知识去换取家长的信任,这样家长工作就迎韧而解,不难做了。
参考文献:
1、《家园共同体的建构》吴邵萍.著
2、《幼儿教育》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