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数学课堂需要艺术性教学语言

【作者】 戴永宝

【机构】 山东临沂第十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学习效率,还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语言艺术 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人们对教师教学语言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愈来愈受到更多教师的关注,感觉到上好一堂课,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是很多教学方法、手段都无法替代和达到的。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曾经说到:“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是的,学生学习数学,也就是学习数学语言。我们知道,数学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教师要把这样的语言教给学生,必然需要自身的适合于数学语言本身的语言艺术才能达到传授目的,使之也建立起数学语言系统,完成数学知识教学。而作为中介的教师语言,既担负着传授功能,也肩负着把抽象、逻辑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性,能有效完成教学作用。
  一、运用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援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不论是氛围营造还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无不是教师那具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所致。我们到陌生班级上课,可感受到与学生接近的“套近乎语言”的重要性,可感受到学生从陌生到主动接近、配合教师,到最后积极参与,无不说明我们教学语言需要艺术性。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兴趣由无到有,再到强烈,形成内驱情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就是说,我们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煽情的语言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意义。而在我们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化解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让满怀兴趣成为学习主体,发挥主体能动建构作用。实践中,需要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认识,将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使数学课堂充满愉快的气氛。方法就是多样化的语言、形象化的语言、幽默性的语言、动作性的肢体语言、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适时适当的巧妙运用。
  二、运用艺术语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实际上就是掌握数学语言和运用数学语言这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而习得与运用的中间就是思维的积极作用的过程。新课标明确说到:“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心理学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告诉我们:数学语言对思维起着检验、过滤的作用。数学思维在语言的作用下,原先模糊的要变得清晰,原先杂乱的要变得条理。数学思维根据语言文字表述的实际效果,内容单薄的再进一步充实,理解肤浅的再进一步加深,局部不合理的再进一步修正。因此,数学语言表述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反复深化,思维内容进一步充实,思维过程进一步严密,思维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过程。因此,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和知识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能让学生观察、思考的,教师就不能代替,相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数学教学语言,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快速发展。
  三、运用艺术语言优化课堂教与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到:“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而教学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语言表达方式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如果我们提高数学课堂语言艺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可以说,语言是完成教与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成为完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全方位交流活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我们,使用科学精炼的数学语言,不仅能优化“教”的组织与实施,也能优化“学”的目标和过程,对整个课堂都能起到积极的优化作用,特别是课堂教学导入、新授激趣和教学小结,都能起到很好作用,特别是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引导学生完整问题回答和解决意义更佳,不仅能有效引导学生快速理解与接收,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运用艺术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苏联教育学的创建者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二十倍。”是的,不是学生对教师教学语言的理解力是不同的,其接收数学语言,运用数学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不一样,速度有快有慢、效率有高有低,这就影响到了我们教学进度。如果我们统一要求,“一刀切”,就会给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带来学习压力。科学的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分层施教的,是因人而说的。这样才能保证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得到落实。我们知道,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实践中,我们常用的提问的语言要多样化,对后进生应多问“是什么”的问题,对中等生应多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对优生应多问“有什么不同意见”这样的问题。如此,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性,对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更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成效。
  总之,数学课堂需要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学习效率,还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们应意识到其重要性,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体现语言的艺术性,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锡宁,谈数学教学语言的三个美学趋向[J].数学教学通讯,2005年。
  [2]吴建设,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年。
  [3]戴风明,浅谈增强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教学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5年。
  [4]刘月生,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教师,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