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措施研究

【作者】 杨 伟

【机构】 (四川省仪陇县文星初级中学校 四川 仪陇)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学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导致班级中出现大量的学困生,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本文将论述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化措施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寄托了教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教师往往通过考核来检验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学困生代表了班级中学习成绩较低的一类人群,每个班级都存在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学困生,需要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系统、完善的转化策略,确保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从而真正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
  1、环境因素
  由于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肩负着家长的期望,家长的耳提面命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思想负担过重,害怕学习成绩差受到家长的斥责,因此难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除此之外,与小学轻松的学习环境相比,中学的学习环境较为紧张,面对新的环境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基础知识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习新的知识时通常需要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以此展开数学的学习。而初中数学是以小学数学为基础,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遑论解决数学问题了,这也是学困生形成的根本原因。
  3、学科教材特点
  初中数学教材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模块,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计算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唯有如此才能成功的解决数学问题。由于学生的智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会呈现明显的不同,所以学困生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
  4、教师因素
  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成绩代表着自身的教学水平,部分教师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反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传授,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处理同类问题时比较得心应手,一旦题型发生变化往往就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只会责罚和呵斥,激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每况愈下。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措施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在学生的求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学生都对教师存在着仰慕和依恋之情,尤其是思想还不成熟的中学生,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爱护,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着强烈的依赖。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对学困生实施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教师还应经常与学困生沟通和交流,了解学困生的思想和家庭情况,帮助其答疑解惑,消除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从而快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很多学困生都觉得数学难,教师讲的内容他们只能理解一小部分,长此以往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差。发生这类现象归根究底是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较低,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进步程度,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3、运用小组合作模式
  在数学课教学中力求分层教学,让转化工作落到实处。教师对需要转化的学生心中要有数,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后辅导要有目的性,抓重点,促局部。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教师要将简单的题目交给学困生来做,使他们树立高度的自信心,当学困生取得一定的进步后要适当的增加作业难度,循序渐进的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水平。班内组建“一帮一”,“优帮差”的帮扶小组,教师加以指导。转化学困生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切不可流于形式。
  4、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困生的转化不能光靠教师的努力,家长也要承担一定的职责,唯有教师与家长携起手来,密切配合,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困生才能真正走出数学的低谷,逐步走向成功的阶梯。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进度及时告知家长,由家长负责课后的辅导,并将学困生在课下的学习情况及薄弱点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这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将会有显著的提高,数学基础也会更加牢固,这对于学困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将大有助益。
  5、改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这种评价方法过于偏颇,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也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师所做的是适合于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适合于教育的人才。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允许出现反复,充分相信他们。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高昂的斗志。经常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
  结语:综上所述,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在于(下转第42页)(上接60页)环境、基础、学科和教师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学困生转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用真情感化学困生,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来鼓舞学困生,与家长携起手来,为学困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使其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浓浓关爱,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学习困难,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家长和教师,在此情况下学困生的转化也会更加迅速、高效。
  参考文献:
  [1]杨娴,赵精松.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2,(82).
  [2]赵平.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