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学生成长地更快乐

【作者】 赵建华 高树平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石桥子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很多学生说:“在学校真烦,班主任天天唠叨,任课老师天天命似的要作业,真是烦……放假多好呀。可真要放了假,可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还有一些中学生说:“有时我真觉得无聊。无聊极了,就想上网。一个假期下来,都有网瘾了,我不想上网都不行了……”面对大大小小的假期,学生通常不知道怎样打发。
  闲暇即空闲,它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闲暇不等于“课余”,“课余”是课堂的延伸,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课余”的活动发生在校园内,而且多数是在教师指导下发生的。而“闲暇”则不同,闲暇时的学生不在校内,闲暇时学生已做完了所有的家庭作业,没有多大约束甚至完全没有来自师长的约束,他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他可做事也可不做事,这样的时间才算得上闲暇。
  首先,闲暇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时机。
  闲暇是一种教育时机,也会成为教育方式。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渴望过闲暇生活、自由生活的心理是正常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中学生的闲暇生活不同于成人,它不是在日常应酬中度过,不是在打牌玩游戏中度过,它是中学生在成长中渴望长大、渴望自由的时空,中学生的现在回避成人的参与,但需要得到老师家长的指导,因为他们的心理表现是不稳定的,其发展是多向的。因此,必要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引导可以由家长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完成,但最好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完成。
  其次,把握时机,恰当运用指导形式。
  成功的教育常常不是由哪一方面独立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完成。对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也是如此。这个引导需要三方配合,形成网络,共同完成。
  时机一,学校(课堂),教师指导。由于角色的特殊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主要承担正面指导任务,引导中学生合理度过闲暇的第一个时机也理应在学校,在班会课上,在节假日到来之前。这些会议直接、正面、全方位影响了学生,它指导学生在节假日、双休日应做些什么事,不该做些什么事,这些指导应是灵活多样性的切忌“一刀切”。调查表明,班主任在节假日之前的这些“安排”是很有效的,绝大多数学生因为信任自己的班主任或是“敬畏”自己的班主任而去实践老师的指导,他的实践既是自由闲适的,又是十分充实的。教师的威信越高,这种指导作用越大,学生们在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里,根据他的“可亲可敬”的老师的指导,轻松自由地又带着明确目标地去实践。因此,教师要真的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严、爱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信其道”。
  时机二,父母影响。所有的学生不可能有一样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不相同,闲暇时,学生就有自觉开发、释放出倾向于父母的事业和人格魅力的尝试。因此,家长要善于运用家庭氛围或精神风貌影响学生,规范、引导学生正确利用闲暇时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时刻起着榜样的作用。所以家长不能放任孩子的空闲,要充分发挥家庭环境、家长人格力量等方面的作用,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三、度过闲暇的几种方式:
  1、体育锻练  
  体育锻炼是中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每天有规律的晨跑、晨操,有规律的体能训练,农村学生适当的体力劳动,到社区去打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这些锻炼都是十分有益的。闲暇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恢复疲劳,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2、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一定要指导。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开列书单,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广泛涉猎,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通过读好书,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培养健康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严谨、专注、求实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精神。读中外文学名著,培养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3、户外游玩足不出户的教育方式显然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走出去才是明智的选择,中学生应在家长的陪同下,结合自身的家庭条件适当的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开阔一下自己的视野,说不定也会收获一些意外的惊喜。
  总之,闲暇教育应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让学生在考试的重负之余,享受本该拥有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