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 边金玲
【机构】 黑龙江省大庆市新三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愿说”
要让学生“愿说”,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愿说”。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有话可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些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有的学生还亲身经历过。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老师收集了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图如:火车、轮船、风车电梯等,再让学生说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并做出动作。抽象的概念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化为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
二、循循善诱,让学生“敢说”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大敢发言,其原因是由于传统课堂习惯了“我讲你听”的“一言堂”。因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教师可实行激励原则,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胆小的心理因素,使学生的发言大胆、有序。在教学“认识底和高”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让学生量出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学生汇报得出量一条垂直的线,教师趁机问:你们知道在数学里它叫什么吗?谁能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师追问: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几条?有学生说一条、二条,教师没有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答对了就适时表扬,肯定,最后学生通过思考终于答出是无数条。如果每次我们都对学生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得到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对说话越来越感兴趣了。
在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由于他们没有太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害怕的心理,我首先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表达。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言自语的说——说给自己听听,然后要求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告诉你的同桌——说给同伴听听,最后再请他们单独发言——说给大家听听,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自信,从怕说到敢说。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教师都注意参与到小组当中,了解每个学生说的质量,老师还进行了指导,教给他们怎样说,并给几个学困生创造了在全班说的机会,给他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树立了自信,愿意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久而久之那些平时不善言表的学生,胆量就会渐渐地增大,成为班级“敢说”中的一员,学生敢讲、爱想 ,就能呈现出积极的表达交流的学习氛围。
三、导之以法,让学生“会说”
如果不会说,还是不能成为表达能力强的人。我们一些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认为太可惜,有这些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做些题,有些教师怕教学时间来不及,让学生说还不如教师讲算了。殊不知这些“舍不得花时间”、“教学时间来不及”,实际上是教师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力,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经常采用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会说,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四、不拘一格,让学生“善说”
如果学生“会说”是达标的话,那么培养学生“善说”便是理想的境界了。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而在语言表达中往往出现顾此失彼 、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现象。针对这些,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准确、条理、严密地表述问题,而且要全面、完整地回答问题。除此之外,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用词准确、简炼。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说的训练” 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边金玲,黑龙江省大庆市新三小学数学教师,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职称。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愿说”
要让学生“愿说”,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愿说”。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有话可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些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有的学生还亲身经历过。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老师收集了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图如:火车、轮船、风车电梯等,再让学生说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并做出动作。抽象的概念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化为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
二、循循善诱,让学生“敢说”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大敢发言,其原因是由于传统课堂习惯了“我讲你听”的“一言堂”。因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教师可实行激励原则,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胆小的心理因素,使学生的发言大胆、有序。在教学“认识底和高”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让学生量出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学生汇报得出量一条垂直的线,教师趁机问:你们知道在数学里它叫什么吗?谁能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师追问: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几条?有学生说一条、二条,教师没有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答对了就适时表扬,肯定,最后学生通过思考终于答出是无数条。如果每次我们都对学生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得到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对说话越来越感兴趣了。
在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由于他们没有太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害怕的心理,我首先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表达。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言自语的说——说给自己听听,然后要求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告诉你的同桌——说给同伴听听,最后再请他们单独发言——说给大家听听,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自信,从怕说到敢说。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教师都注意参与到小组当中,了解每个学生说的质量,老师还进行了指导,教给他们怎样说,并给几个学困生创造了在全班说的机会,给他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树立了自信,愿意在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久而久之那些平时不善言表的学生,胆量就会渐渐地增大,成为班级“敢说”中的一员,学生敢讲、爱想 ,就能呈现出积极的表达交流的学习氛围。
三、导之以法,让学生“会说”
如果不会说,还是不能成为表达能力强的人。我们一些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认为太可惜,有这些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做些题,有些教师怕教学时间来不及,让学生说还不如教师讲算了。殊不知这些“舍不得花时间”、“教学时间来不及”,实际上是教师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力,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经常采用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会说,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四、不拘一格,让学生“善说”
如果学生“会说”是达标的话,那么培养学生“善说”便是理想的境界了。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而在语言表达中往往出现顾此失彼 、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现象。针对这些,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准确、条理、严密地表述问题,而且要全面、完整地回答问题。除此之外,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用词准确、简炼。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说的训练” 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边金玲,黑龙江省大庆市新三小学数学教师,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