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议”

【作者】 于光辉

【机构】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自主探究获知”是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实施,但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某些教学仍存在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学习。文章从“精心设计提问,如何把问题交给学生通过‘议’来解决,并强调教师讲什么”入手,阐述教学观点。
  关键词:探究 启发思考 交流 精讲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面。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将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唱“独角戏”的一般表现是:教师板演学生记,教师讲解学生听,一节课自始至终由教师主宰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往往只是用记忆的方式去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自主探究学习被忽视、被冷落。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被教师既定的模式所束缚,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缺乏情感交流。教师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这种教学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是知识型和模仿型的联合体:思维方式单一、机械,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发展和日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的需求。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经渐趋成熟,已经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那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评判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我们必须将课堂教学作为对课程内容的感受和理解的师生群体交流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把握课程的情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去检查、去点拨、去督促、去示范、去激励,对一些重要的内容组织必要的练习,了解自己教学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明确调整方向,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做到“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议’”是非常必要的。即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去发现信息,去认真思考,去分析解决问题并得出科学结论。
  教师应如何去“提问”?①把握提问时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可以提问,但是,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提问时机呢?即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选择提问对象。要注意两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虽然每次直接回答的只是少数学生,但必须照顾学生整体。切忌常问优等生、忽略中等生、冷落差等生,以免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二是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如个性特点、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教师提问时应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③设计问题顺序。提问在内容的难度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学记》中所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不发问,但并不是问题越多越好,提问可分为“重要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重要的提问”是必须的,因为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富有启发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我们需要减少“徒劳的提问”,直至没有。
  如何让学生去“议”呢?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多“议”,有利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一节课40分钟,有很多环节,一个班学生人数又多,让每个学生都能以个体形式出来“议一议”是不大可能的。于是可用各种组合形式让学生参与“议”——同桌相互“议”、四人一组“议”、大组一起“议”、师生共同“议”,给每个人“议”的机会。让学生“议”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还要明确“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若离开教师的指导,就会是一盘散沙。“议”的过程可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便于让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现象到本质地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此外,还要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师通过提问教学,将问号装进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只小船,这只小船终究要离开领航员驶入大海。小船要乘风破浪,只有靠自己去面对暗礁险滩,自己去驾驭船只越过艰难险阻。
  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议”,并非一概反对教师的“讲”,而是反对那些琐碎的无思考价值的“讲”,反对那些不能激发学生想象力、思维力的“讲”。“淡化讲”并不意味着“不去讲”。学生自主学习时遇到的“疑难”和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及本质特征的方面一定要“讲”。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对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应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应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应为之。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在不背离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得到保证,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讲”要“精讲”,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讲”以“启发思考”为出发点,“议”以“自主获知”为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