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快乐读书 快乐成长——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

【作者】  王宝梅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黄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在班级开展了“快乐读书,快乐成长”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并注重在以下五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所收获。
  一、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想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生的成人、成才离不开书籍,而大多的课外阅读时间是在课外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2.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当孩子回到家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要让孩子回到家后看到父母也在看书,而不是吵闹的电视声、麻将声,通过家长热爱读书的行为举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从而让学生将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其次,在双休或是假日的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多去图书馆或是书店看看,书店的读书氛围就像是一种磁场,在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最后,在孩子过节的时候,父母可以为孩子送上一本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书,让学生在书中体会到快乐,享受书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3.充分利用亲子阅读 。有这样一句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但你永远不会比我负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孩子也不会一出生就对阅读感兴趣,这就需要父母做好榜样,首先自己喜欢阅读,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来教会孩子道理,而不是选择传统的打骂。通过亲子阅读,不但言传身教的让孩子喜欢上了阅读,更加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二、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书籍选择之时,先引导学生对书籍进行分类:第一种是经典书籍,如名人的著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第二种是字典、辞海的资料型书籍,这些书籍是学生读书的工具,学生应该对这些读书的工具进行熟悉,并加以运用;第三种是与课内教学有相关联系的书籍,如教材选文的原著,教材选文作者的其他书籍。对于第一种书籍应该是属于当看之书,第二种属于当备以资查之书,第三种则属于当读之书。在对学生指导选择课外阅读时,还要首先明确阅读教材的题材和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活泼并富有趣味的。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读书比如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2、完善课外阅读引导。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的时期,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大多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由于时代的发现,电视剧、动画片的广泛传播,导致了电视剧和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过多的实践来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些时间,所阅读的书籍也可能对孩子的成长起不到促进作用,再加上没有人给予适当的引导,没能够体现出课外阅读的精髓。同时,随着网络的全面普及,互联网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上网阅读,但是网上的信息量大、对孩子来说过于繁杂,孩子普遍的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很容易就受到网上不良读物的影响,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起着消极的作用。因此,完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不但可以有效的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这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极其有益的。
  四、有机整合,减轻课业负担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引导阅读《西游记》有关章节;学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推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学了《小草和大树》,推荐夏洛蒂的小说《简爱》……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
  2.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通过微信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五、搭建展示平台,提高读书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下转第44页)(上接第29页)率,增强阅读实效,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我喜爱的名言”交流会,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名人故事会”,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自办班级“课外阅读报”,刊载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采稿、写稿,乐此不疲,热情高涨,读写能力得以增强;参加“读书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诵读”“《弟子规》精读”等各种读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读书、交流、展示的积极性。根据学生表现,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书香少年”,评选一次“书香家庭”。在班级墙报上给予表扬,并颁发奖状,鼓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争优热情。由于在阅读的每一环节,我都关注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大多数同学踊跃阅读,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同时学习语文的热情也高涨了,真正做到“快乐读书,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