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听算——让学生亲近计算

【作者】 金立喜

【机构】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车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我在每节数学课前开展三分钟活动——听算。什么是听算呢?简单来说,就是老师读题,让孩子边听边思考,快速口算出得数,然后把得数写在听算本上。如何让听算教学更具实用性,且能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指导口算方法,让学生会算。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例如: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于是,我就在黑板报的一角写下了25×4=100?,125×8=1000,提醒孩子们能经常用它们作为口算的拐杖,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分解法将题目转换成有25×4=100?? 125×8=1000的形式。同时我留一个版面给孩子们,让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大家分享。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口算的兴趣。
  二、巧选听算内容,让学生精算。
  我一般在每节课前3分钟进行听算训练,听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例如:在学9加几的进位加之前,我有意听算能凑整十的和10加几的加法,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准备。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前,我有意的听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时,我有计划的增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形如7×8+6的乘加两步混合的式题。如果这些口算比较熟练,将有助于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速度和正确率。听算内容除了我根据课时内容选择外,还让学生自己出题,每个星期让每人出十道题,老师评选出一份优秀的作为下周一的听算内容,孩子集思广益,认真出题,都希望自己出的题被老师选上。
  三、变换听算形式,让学生乐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偏偏枯燥的计算题又最难使学生自觉地产生喜爱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来推波助澜,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计算题本身无疑是枯燥的,但我们可以赋予它更丰富的形式,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听算的形式除了传统的老师读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得数这样形式外,我还采用了听录音写答案(录音是课前老师读题或让学生读题录下的),让一生读题其余生写答案,读题的学生的选择可以采用现场竞争上岗,优秀代表等。这样的听算形式完全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不再觉得事不关己,不再感到枯燥无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我还争取家长的配合,对学生进行听算训练,首先,我利用家长会,给家长谈口算的重要性,教家长怎样给孩子听算。要求每天能给孩子听算10道题,可以是和教材进度一致的听算内容,也可以是学过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题,要求家长每天把听算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家长可以掌握听算的难易程度,有时故意降低难度,让孩子看见自己一天一天的用的时间变少了,错的题也少了。让他们感觉自己有很大的进步,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听算的兴趣,培养天天听算的好习惯。
  四、评价听算效果,让学生想算。
  在听算过程中,发现学生错题较多,而且做完题后不检验。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些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老师,等老师批改后,有错再检验订正。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检验,从而提高学生听算的正确率呢?我采取了一系列的评价措施,如:数“正”字奖励法(每天听算全对的同学有同桌负责统计,用“正”做记录,一周一个“正”字表示本周听算全部正确,攒够四个“正”的同学,老师给发一封表扬信);对每天出错较多的同学“奖励习题法”;有时还提倡对学生提出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五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一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让学生不仅喜欢上计算,还要每天都盼望着计算。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让计算走进学生心灵,融合学生生活,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携起手来,坚持不懈,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