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班级管理之我见

【作者】 高树峰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阿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现在的班主任分为这几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法制型、综合型。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要创建优秀的班集体,我认为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集体,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一、班主任必须具备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运而生,它以自主教育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是现实的人,动态的人,发展的人,有主体意识的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维、自主发展、自主管理、自主受教育。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其模式为:“学生是现实的人——动态的人——发展的人——有主体意识的人——可塑的人——社会需要的人”。这是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实践中,如何实现这种“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关键在于是不是确立和发挥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创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是现实中的人,有个性的人,是社会中不断发展的人,人民也具备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潜能,班主任的任务就是从这种现实出发,挖掘和培养这种能力。在当代,任何教育者如果不面对现实,仍然把学生简单地当作一块建筑材料,随意雕砌、摆放,那么他的教育必然要失败。
  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几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管理的方法:(1)培养“小特使”。通过他们多方了解班级情况,他们就是班主任的“眼睛”和“耳朵”。许多问题的发现、事件的发生都可能通过他们的反映,让班主任提前知道事情的真相,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让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2)一天一汇报。一是班干部放学前汇报,要求班干部在放学前将把自己的工作和班内的情况向班主任老师全面的汇报一次,这样既能了解班干部的工作情况,又能了解班内的情况,为明天的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二是小特使不定期汇报。三是让“问题学生”汇报,将班内的学习困难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向班主任汇报他们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对于表现好的问题学生及时表扬,促使问题学生的转化。(3)轮流当班长。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集合在一起,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不同的个性特征,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水平也各不相同。他们各自身上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班主任用说教的方式给他们讲道理,学生未必能理解和接受,而通过轮流当值日班长,进行自主管理,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有的变的遵守纪律了,有的团结同学了,有的自制力强了,上课不做小动作了。最爱回头说话的丛建军对他的同学说:“当班长让我改掉了随意说话的毛病,上自习的时候,刚想回头说话,一想到自己是值日班长马上欲言又止。害怕同学说我当班长带头说话。”的确这样,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在当值日班长的时候进行着自我塑造,自我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制度管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要取得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制度管理和思想教育想结合的管理方法是取得胜利的前提。但是制度也不是万能的,过分注重了制度的钢性,学生犯了大错小错都照制度去处理,最后班级除了奖罚没有其他内容了,班级缺少了“人气”“和气”,因此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激发士气的“兴奋剂”,是管理班级的最有效的方法。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千元的奖励不足以让一个人激动的流泪,但一句温暖鼓励的话,却能让人终生难忘”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哲理,可以说思想教育在班级管理上的作用最重要。把制度管理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这是理想的班级管理方法。这两者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离开了制度,管理就缺乏规范性,流于随意性,离开了思想教育,管理就失去了人性,走向僵化。
  四、让学生体验真诚。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的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专制独断,说一不二,只能让学生成为听话的机器,驯服的羔羊,学生内心就会受到压抑,对一切事情就会无动于衷,消极被动的对待学生生活。
  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班级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地,班级是学生个性才能发展的舞台,班级是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力的沃土,班级是师生成长的生命摇篮。充分发挥班级这块教育阵地,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