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作者】 夏文英

【机构】 山东省东明县交通运输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公路路基施工是公路工程的关键,必须提高认识。根据路段地形地质、施工机具及工程整体安排等条件进行合理设计和组织施工,对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填筑及压实;施工技术
  1 前言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路基又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实践证明,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经常遇到潮湿地区及黄土地段填筑路基的情况,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其施工质量,这也是确保路基工程质量的关键。
  2 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方法。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四区段: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验区;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碾压密实、检验签证、路基整修。路基填筑实施区段流水作业,为确保路基填筑质量,填方应按设计要求分层辗压密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厚度不大于25cm,且不小于10cm,压实度达规范要求。
  2.1 测里放线
  (1)根据护桩位置图,恢复线路中心控制点;
  (2)测设中心桩。按每10m 1整桩号和曲线起迄点等控制路基中心的各点测设中心桩,并标明里程桩号;
  (3)根据近似计算结果,测设路基边坡线,测出各桩位左、中、右3点的高程.做好记录. 计算出各桩号左右两侧的路基填筑宽度;
  (4)按路堤设计顶面宽度加余宽50cm(以保证边坡压实密度和压路机械的安全而增加的宽度),放边线点,并用白灰做明显标记。
  2.2 基底处理
  施工前对路基范围内的有机杂质、淤泥、软土、农作物、草丛、各类溶穴等均应妥善处理,以保证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若路堤基底为耕地时,先将表层耕植土清除干净,在地表压实后方可填筑路堤。
  2.3 土工试验
  施工前应对土质做颗粒分析、液塑性指数、击实试验、最佳含水量等试验,以试验数据指导现场施工.对不合格的土质杜绝用于施工。
  2.4 分层填筑
  填土作业按照路基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土,一般路拱横坡采用1.5%。填土分层厚度根据机械性能、设计密度、不同填料等经过试验确定,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不小于10cm,由低处向高处,由两边向中心填筑。测量人员跟随压路机及时检测密实度,根据各桩号底层标高,控制好表层的顶面标高,以控制填土厚度,并应注意虚铺厚度。
  土方填筑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施工,即推土机集土、装载机装土、自卸车运输、推土机推平、压路机碾压、密实度检测等施工工序。分层填筑松铺厚度由试验段施工确定,施工中要严加控制,太厚的要推薄、太薄的要加厚;为确保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每边要比设计宽度超填50cm ,以便压路机能碾压到位,待路基填至设计标高后,再按设计宽度和坡率要求将超宽边坡用反铲配以人工刷整到位;分层填筑时,要按设计要求控制横坡,以利层面排水,雨季施工要适当加大横坡,避免积水。施工时要勤测填土含水量,一般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12%以内,土质太干时用水车洒水湿润,太湿时要在取土场或填筑现场翻填晾晒。
  为了使路肩部位得到充分压实,采用推土机按主线轴线方向45°角前后交叉进行压实。
  2.5 公路的压实与填筑
  2.5.1 路基压实度控制
  路基压实度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状况,通行能力等。只有对路基结构层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强度、刚度及平整度,保证及延长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路基压实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1)施工季节的选择
  气候因素影响着路基施工的质量,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气候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季节。路基填筑应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尽量选择在秋季进行,气温适度,便于路基填土含水量及路基压实度的控制。
  (2)路基填土的选择
  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土质不良,即使松铺厚度适中,碾压合乎规范,仍然很难达到压实度标准。用于本工程路基填筑的土方均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的压实度,含水量越大,干密度越小。路基填筑前必须按要求进行最佳含水量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在施工中,应将含水量控制在与最佳含水量相差正负2%的范围内。土的含水量过大,压实度必然小,会造成路基稳定性降低,有时甚至出现弹簧土。含水量过小,难于碾压,压实度也难以达到规范要求。
  (4)路基土方填筑应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填土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最小填土厚度不应小于15cm。
  (5)碾压过程的控制
  填方在碾压过程中严格控制碾压顺序、碾压速度和碾压遍数。碾压过程中采用先轻后重、先静后动、先外侧后中间的碾压方法。碾压速度控制在1.5~25km/h ,碾压遍数控制在4~6遍。
  2.5.2 特殊潮湿地区路基土的压实
  在特殊潮湿地区,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同样,在西部某国道主干线二级专用公路途经渭河沿岸,部分路段属潮湿地区,采用第三种办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