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对新课改下初中政史教学的点滴思考
【作者】 高建军
【机构】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教育局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素质综合发展,是目前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初中政史教学存在的缺点,提出了提高初中政史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政史教学 存在问题 有效策略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初中政史教学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初中政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1.初中政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形式化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目标确定得准确适度,可以对教与学起到定向的作用。但许多政史教师在教学操作中教学目标确定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如教学目标片面,教师一般只重视知识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认定。或者虽然教学目标设置较全面,但在出示之后就被搁置一旁,并没有真正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调控教学过程。
1.2 教学模式形式化
从政史教学的内容上看,教师通常只对最基础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多种形式的提问和互动,要求学生反复诵记,以致出现蜻蜓点水式的虚假的课堂活跃气氛,把原本的启发式教学变成了简单的问答式教学。而对一些真正的有深度的问题,却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政史的教学方法上看,很多教师认为如果是“讲课”就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就不符合教育规律,只有满堂提问和互动才是创新课,才是现代课,其实,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分析,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对一些较深层次的知识和逻辑关系,自己很难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的。教材中很多较深层次的隐性知识和大量的德育、史实素材,都需要教师去揭示、去挖掘。在政史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度的启发和感染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的。
1.3 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一些政史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中的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政史学科都和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政治学科更是要求学生把握时事动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这就要求政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把教材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对历史时事都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和认识。还有一些教师对内容的讲解不够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知识挖掘不出来,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支离破碎。
2.初中政史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2.1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确定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初中政史教师在设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目标的设定不能过高或过低,也不能太大或太小,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就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此外,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有梯度,有层次,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收获,有提高。
2.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快感的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让政史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政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2.2.1 运用故事典故导入新课
故事典故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氛围。上课铃响后,很多学生还没有从课间活动的兴奋中恢复平静,如果这时教师说:“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学生的注意力会迅速的集中,教室里也会马上秩序井然。而教师用故事或典故导入新课,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主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的心理情境,又为后面的教学内容铺路搭桥,自然引到新课的学习上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2 设置悬念,提出问题
初中生的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政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题,设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里,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结合教材的重难点,把教材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给学生极大的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
2.2.3 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政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样会让学生拥有成就感,会产生更上一层楼的学习欲望,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会有“我也会了”的良好感觉。学生的精神上得到满足,就会进一步促动学习上的行动,从而使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成绩提高在学习上不断提高。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都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不能冷落成绩差的学生。
2.3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
合作与交流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政史学习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要根据政史课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因素,把学生合理分组,各个小组的人平均成绩要大致相同。这样的分组方式容易平衡各组的实力水平,调动组内所有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组内的分工要明确,最好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这样可以使小组成员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和集体观念,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还有,一定要强调小组合作的全员参加,鼓励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才能够完成得更好。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史教学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静美.初中政治教学教法探析[J].教学与研究2012(03)
[2]王永刚.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初中教育2012(12)
[3]姜海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课教学探究[J].初中教学研究2013(08)
关键词:初中政史教学 存在问题 有效策略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初中政史教学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初中政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1.初中政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形式化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目标确定得准确适度,可以对教与学起到定向的作用。但许多政史教师在教学操作中教学目标确定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如教学目标片面,教师一般只重视知识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认定。或者虽然教学目标设置较全面,但在出示之后就被搁置一旁,并没有真正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调控教学过程。
1.2 教学模式形式化
从政史教学的内容上看,教师通常只对最基础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多种形式的提问和互动,要求学生反复诵记,以致出现蜻蜓点水式的虚假的课堂活跃气氛,把原本的启发式教学变成了简单的问答式教学。而对一些真正的有深度的问题,却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政史的教学方法上看,很多教师认为如果是“讲课”就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就不符合教育规律,只有满堂提问和互动才是创新课,才是现代课,其实,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分析,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对一些较深层次的知识和逻辑关系,自己很难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的。教材中很多较深层次的隐性知识和大量的德育、史实素材,都需要教师去揭示、去挖掘。在政史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度的启发和感染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的。
1.3 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一些政史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中的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政史学科都和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政治学科更是要求学生把握时事动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这就要求政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把教材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对历史时事都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和认识。还有一些教师对内容的讲解不够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知识挖掘不出来,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支离破碎。
2.初中政史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2.1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确定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初中政史教师在设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目标的设定不能过高或过低,也不能太大或太小,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就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此外,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有梯度,有层次,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收获,有提高。
2.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快感的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让政史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政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2.2.1 运用故事典故导入新课
故事典故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氛围。上课铃响后,很多学生还没有从课间活动的兴奋中恢复平静,如果这时教师说:“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学生的注意力会迅速的集中,教室里也会马上秩序井然。而教师用故事或典故导入新课,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主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的心理情境,又为后面的教学内容铺路搭桥,自然引到新课的学习上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2 设置悬念,提出问题
初中生的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政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题,设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里,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结合教材的重难点,把教材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给学生极大的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
2.2.3 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政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样会让学生拥有成就感,会产生更上一层楼的学习欲望,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会有“我也会了”的良好感觉。学生的精神上得到满足,就会进一步促动学习上的行动,从而使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成绩提高在学习上不断提高。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都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不能冷落成绩差的学生。
2.3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
合作与交流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政史学习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要根据政史课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因素,把学生合理分组,各个小组的人平均成绩要大致相同。这样的分组方式容易平衡各组的实力水平,调动组内所有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组内的分工要明确,最好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这样可以使小组成员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和集体观念,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还有,一定要强调小组合作的全员参加,鼓励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才能够完成得更好。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政史教学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静美.初中政治教学教法探析[J].教学与研究2012(03)
[2]王永刚.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初中教育2012(12)
[3]姜海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课教学探究[J].初中教学研究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