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提高课堂教学活动实效
【作者】 李俊岱
【机构】 山东省昌乐二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课堂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学生的活动形式比较呆板,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还存在。提高课堂教学活动实效,建立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大吸收率、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最高达成率,真正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努力去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亦师亦友的新型关系。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对学生一视同仁,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在了解学生的同时,学生也了解了自己。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敬佩老师,师生关系就会更和谐融洽,学生在课堂中也有言敢发,有话敢讲,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2. 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努力使自己融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教学中真正了解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这样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教学实效。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相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通过相互交流形成的。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与学生谈话心平气和,不盛气凌人,给学生自由,让他们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展示风采的机会,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这样学生就会理解你,信任你,就会更愿意接近你,师生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
二、引导学生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形式。在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组内互帮互学,组外相互竞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竞赛、辩论,这样可以增强探讨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愉快教学中达成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合作,特别强调的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合作学习中,师生都要发挥其创造性。因此,合作学习中,如果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不会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改变,到时候还只是那么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要想使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取得实效,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划分小组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②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划分好合作学习小组后,要对各合作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学习过程中,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工作,使每次合作学习能够有序的开展。记录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结果。
③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形成一个整体,成员间形成相互依赖关系,让每一位组员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共同完成老师交给某个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还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步掌握了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可以说,合作学习方式,既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也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一个人只有满怀兴致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才感到精力旺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那么他们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学习效果就非常差,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了精力,事倍功半,学习效率降低。只有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2.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教师要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存在这种问题原因。学生觉得如果举手,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答不出来将会很尴尬,很丢面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悄悄地告诉学生若能回答就举手,不会就举手成半握拳状。这样,教师能通过学生举手的姿势正确判断哪些学生可以回答问题,在点到该同学时,自然能够较好地回答问题,该同学举手的次数也可能渐渐多起来。这就给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先从课堂导入这个环节入手,运用恰当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进入角色,启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更要设计一些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如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开展辩论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性,提高参与质量,达到最好的效果。
2、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大学生活动量,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去读、去听、去说、去想、去演、去练。这样在形式各异的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激活了整个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探索中,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一、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努力去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亦师亦友的新型关系。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对学生一视同仁,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在了解学生的同时,学生也了解了自己。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敬佩老师,师生关系就会更和谐融洽,学生在课堂中也有言敢发,有话敢讲,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2. 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努力使自己融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教学中真正了解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这样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教学实效。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相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通过相互交流形成的。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与学生谈话心平气和,不盛气凌人,给学生自由,让他们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展示风采的机会,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这样学生就会理解你,信任你,就会更愿意接近你,师生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
二、引导学生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形式。在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组内互帮互学,组外相互竞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竞赛、辩论,这样可以增强探讨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愉快教学中达成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合作,特别强调的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合作学习中,师生都要发挥其创造性。因此,合作学习中,如果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不会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改变,到时候还只是那么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要想使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取得实效,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划分小组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②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划分好合作学习小组后,要对各合作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学习过程中,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工作,使每次合作学习能够有序的开展。记录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结果。
③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形成一个整体,成员间形成相互依赖关系,让每一位组员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共同完成老师交给某个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还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步掌握了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可以说,合作学习方式,既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也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一个人只有满怀兴致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才感到精力旺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那么他们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学习效果就非常差,既浪费了时间又消耗了精力,事倍功半,学习效率降低。只有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2.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教师要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存在这种问题原因。学生觉得如果举手,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答不出来将会很尴尬,很丢面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悄悄地告诉学生若能回答就举手,不会就举手成半握拳状。这样,教师能通过学生举手的姿势正确判断哪些学生可以回答问题,在点到该同学时,自然能够较好地回答问题,该同学举手的次数也可能渐渐多起来。这就给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先从课堂导入这个环节入手,运用恰当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进入角色,启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更要设计一些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如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开展辩论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性,提高参与质量,达到最好的效果。
2、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大学生活动量,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去读、去听、去说、去想、去演、去练。这样在形式各异的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激活了整个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探索中,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