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群众文化管理创新研究

【作者】 陈晓丽

【机构】 临沂市兰山区商务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是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历沉淀,形成各自特征,并赋予一定社会意义的整体印象。群众文化则是以群众为主体,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推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研究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路径取向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创新;取向   
  一、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性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是人们以自我意识认识和把握群众文化的主观实践。自我参与在群众文化中显现着以“自我”为主体的自愿、自由、自主的个体意识,也表现为“自我”的积极参与,以及自我意识欲和他人相互作用的集聚意向。群众文化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活动参与的全民性、活动地域的广阔性、活动内容的普及性,集中体现着他的社会性。
  群众文化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通过人们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和自我发展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群众文化的过程及其过程所产生的作用与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生活。自我娱乐本身就是人们的一种精神需求,也是群众文化的一种基本动力,它是导致人们能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也正是因为自我娱乐本身就是人们的一种精神需求。才能够出现人民群众广泛的自我参与。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群众文化活动以其广泛的参与性、大众性,在全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自主意识普遍增强,表现在文化上,最明显的就是自我参与、自我欣赏、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而且人们的欣赏口味越来越趋于随意性,审美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人们思想活跃,性情开朗,并不囿于电影电视的单向性,而是希望通过参与自娱性的文化活动,充分表现和体现自身的文化智能及艺术审美水平。无论是组织充满现代风味的卡拉OK演唱,还是一家人同台展示风采的家庭文艺大赛;无论是举办故事会,还是组织读书节,总是观者如云,参与者接踵而来,人们在观赏和参与中不仅愉悦了身心,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情趣。这说明,由于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人们的自我意识很强的广泛参与性活动,就使得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在形式上表现为多样性,加之群众文化的消费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口味、年龄、阅历、知识结构、欣赏水平都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要满足他们的业余文化需求,就需要在群众文化管理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着眼于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群众文化起源于民族民间文艺。劳动者创造了文化,劳动产生了艺术。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是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深深植根于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之中。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候,它的文艺形式从原始歌舞发展到实用艺术,文化艺术活动由自娱扩展到娱人。在奴隶社会,不仅乐舞、工艺美术及各种技艺不断发展,而且随着民间祭祀、庶民歌舞及民间诗歌的兴起,形成了与统治阶级宫廷文化相对立的传统民间文化,即群众文化。由此可见,民族民间文艺是群众文化的源头,是现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早期的民族民间文化,受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其视野较为狭窄,表现形式较为简单,一般把生产对象和劳动过程作为主要的表现题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种民间文艺逐步扩大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民族民间歌舞、武术、戏曲、曲艺、谣谚、皮影、剪纸、绘画等形式:反映某一民族或区域习惯风俗的礼仪、节日文艺活动、民族体育活动、饮食、民居、服饰、器具、建筑;在一定范围流行的语言文字、传统医药知识、有价值的手稿经卷及碑碣槛联等。民族民间文艺是一个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是大众愿望和审美情趣的体现,是一种文化生活。民族民间文艺有鲜明的个性,即口头性、集体性、流传性、通俗性。
  三、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落脚于对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
  群众文化对公民道德建设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是由文化与道德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群众文化反映道德实践,推动道德进步,道德又为群众文化灌注生气,获得价值的依据和内容,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稳步前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所以,当以群众文化活动反映精神文明、道德风尚时,就应不断地为之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地创新,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用饱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娱和娱人、自育和育人;用时代的、新颖的、进步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活动形式,吸引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智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振奋,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文化事业发展是文化前进的基础,而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责任重大,任重道远。首先,要增加文化设施的投入,给群众文化活动创造环境,提供硬件设施;要保证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最重要的是以街道文化站为龙头,抓好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本街道辖区社区文化活动,把扶持社区文化活动室与创建社区文明太院结合起来。政府要将文化、科技等部门联合起来,下大力气,共同投入到社区文化阵地的建设中去,使其在社区经济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其次,培养群众文化专、兼职干部队伍。群众文化要想发展,必须有一支责任心强和专业技术高的专、兼职文化工作队伍。要把群文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与群众文化的四基建设(基本文化阵地、基本文化队伍、基本文化活动、基本活动方式)结合起来,抓好群众文化的软件建设,使其在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崔峻巍,群众文化管理的新理念[J]. 中外企业家. 2014(24)
  2 白沣,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J]. 戏剧之家. 2015(01)
  3 徐萍,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J]. 赤子(上中旬). 2014(10)
  4王珂,关于提高文化艺术策划人的综合素质的相关探究[J]. 大众文艺. 2015(01)
  5 吴绍祝,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J]. 大众文艺. 2015(02)
  6 高健芝,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 赤子(上中旬).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