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洪伟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房产经营开发公司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在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重心逐渐由产品的质量竞争向价格竞争过度这直接导致施工企业在任务取得、施工组织:施工方式、资产结构、资金运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给成本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程序上看,本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施工企业 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 成本分析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重心逐渐由产品的质量竞争向价格竞争过度这直接导致施工企业在任务取得、施工组织:施工方式、资产结构、资金运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给成本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按照常规的成本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需要财务部门与经营开发、工程计划、施工生产等部门紧密配合,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抓住影响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责任分解、目标控制、核算考核一系列措施把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也同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成筑施工企本管理,才能即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程序上看,本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
一、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投标是~种激烈的竞争,直接关系到效益的好坏。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往往把标价越压越低。这样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稍一放松则要发生亏损。因此,科学合理的计算投标价格,显得尤为重要。标价的降低幅度,应当确定在不亏损的限度之内。投标要发生多种费用,包括标书费、差旅费、咨询费、办公费、招待费等等。这部分费用如何核算,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投标费用大约相当于每年完成产值的0.5%一1%,其中未中标工程的费用占三分之一。
成本预测既是成本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成本事前控制成败的关键。所以对施工成本的预测不仅要依靠经验估计,还需要有科学的预测方法,以使其在成本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各项费用的控制和成本分析。而具体内容根据各种人员的分不同而不同,如:材料部门负责控制材料、构配件的采购成本、采购量、储存量和其质量,注意盘活储备资金,加速流动资金的资金周转等等。各层次组织的责任不同,各层负责好成本的控制管理责任,以达到最终的成本控制。尤其应当注意控制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使用费用等主要的成本支出。
1、加强材料管理,有效控制材料成本
由于材料费占工程成本的比例最大,个别大型安装工程项目的材料费占的比重可达70%,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项目经理要对项目部材料管理部门提出严格的、必须遵照执行的规定及要求。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组织分批进场,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定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尤其是大料,大搞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和料回收,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2、加强劳务管理,控制人工成本
对于采取劳务分包形式的施工企业来说,控制人工成本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强劳务管理。在这种方式下的人工成本管理重点在项目单价的确定和零星用工、预算外用工的控制上。先要求成本管理人员必须真正熟悉、理解劳务分包合同内容,力求做到分项工程单价已包括的工序不重复计算;其次现场管理工作应保证尽可能降低零星用工和预算外用工。
三、项目完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一方面,项目完工后,应对项目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实际工作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发生,前一个项目尚未完工,一部分人员、机构转入另一个项目。完工后,在账目不清、遗留问题不清、责任不清的情况下,人员机械转入新项目,财务账目也转入新项目,几个项目下来,遗留问题一大堆,甚至发生大数额亏损。因此,必须落实项目责任,做到完工一个、清理一个、考核一个、奖惩一个,保证项目成本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项目之间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做出正确评价,按合同兑现奖惩。
另一方面,项目完工后应当及时进行结算。一般来说,工程结算价为中标价、现场签证和索赔费用之和。核算人员要与财务人员对清账目,与中标价进行比较,发现并及时办理需要业主签认的费用,确保取得总额的结算收入。在工程保修期间,根据实际工程质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制定维修计划,尽量节约维修开支。
四、建立系统的成本分析体系
成本分析是下一个循环周期即使前科学预测的开始,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成本分析:
1、成本的综合分析
成本的综合分析是对企业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并检查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的执行情况。应当作如下分析: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检查完成降低成本计划的情况;对企业各单位之间进行成本比较,从而找出差距,推广先进经验;本期与前期的实际成本之间进行比较,以便观察成本管理的发展状况。进行成本分析时,既要看降低成本额,又要看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率是相对数,便于进行比较,看出降低成本的水平。
2、单位工程成本分析
单位工程成本分析就是对其每一成本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以便详细了解工程成本降低的具体化。主要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和施工管理费用进行分析,根据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了解每个项目成本的降低或超支情况,每个项目的分析必须透彻,找出本质性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建筑施工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不尽相同的成本管理方法,而成本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又毋庸置疑,这就要求每一个建筑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因地制宜,抓住本企业的成本管理的重点和弱点,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最大限地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 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 成本分析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重心逐渐由产品的质量竞争向价格竞争过度这直接导致施工企业在任务取得、施工组织:施工方式、资产结构、资金运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给成本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按照常规的成本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需要财务部门与经营开发、工程计划、施工生产等部门紧密配合,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抓住影响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责任分解、目标控制、核算考核一系列措施把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也同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成筑施工企本管理,才能即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程序上看,本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
一、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投标是~种激烈的竞争,直接关系到效益的好坏。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往往把标价越压越低。这样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稍一放松则要发生亏损。因此,科学合理的计算投标价格,显得尤为重要。标价的降低幅度,应当确定在不亏损的限度之内。投标要发生多种费用,包括标书费、差旅费、咨询费、办公费、招待费等等。这部分费用如何核算,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投标费用大约相当于每年完成产值的0.5%一1%,其中未中标工程的费用占三分之一。
成本预测既是成本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成本事前控制成败的关键。所以对施工成本的预测不仅要依靠经验估计,还需要有科学的预测方法,以使其在成本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各项费用的控制和成本分析。而具体内容根据各种人员的分不同而不同,如:材料部门负责控制材料、构配件的采购成本、采购量、储存量和其质量,注意盘活储备资金,加速流动资金的资金周转等等。各层次组织的责任不同,各层负责好成本的控制管理责任,以达到最终的成本控制。尤其应当注意控制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使用费用等主要的成本支出。
1、加强材料管理,有效控制材料成本
由于材料费占工程成本的比例最大,个别大型安装工程项目的材料费占的比重可达70%,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项目经理要对项目部材料管理部门提出严格的、必须遵照执行的规定及要求。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组织分批进场,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定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尤其是大料,大搞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和料回收,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2、加强劳务管理,控制人工成本
对于采取劳务分包形式的施工企业来说,控制人工成本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强劳务管理。在这种方式下的人工成本管理重点在项目单价的确定和零星用工、预算外用工的控制上。先要求成本管理人员必须真正熟悉、理解劳务分包合同内容,力求做到分项工程单价已包括的工序不重复计算;其次现场管理工作应保证尽可能降低零星用工和预算外用工。
三、项目完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一方面,项目完工后,应对项目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实际工作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发生,前一个项目尚未完工,一部分人员、机构转入另一个项目。完工后,在账目不清、遗留问题不清、责任不清的情况下,人员机械转入新项目,财务账目也转入新项目,几个项目下来,遗留问题一大堆,甚至发生大数额亏损。因此,必须落实项目责任,做到完工一个、清理一个、考核一个、奖惩一个,保证项目成本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项目之间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做出正确评价,按合同兑现奖惩。
另一方面,项目完工后应当及时进行结算。一般来说,工程结算价为中标价、现场签证和索赔费用之和。核算人员要与财务人员对清账目,与中标价进行比较,发现并及时办理需要业主签认的费用,确保取得总额的结算收入。在工程保修期间,根据实际工程质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制定维修计划,尽量节约维修开支。
四、建立系统的成本分析体系
成本分析是下一个循环周期即使前科学预测的开始,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继续,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成本分析:
1、成本的综合分析
成本的综合分析是对企业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并检查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的执行情况。应当作如下分析: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检查完成降低成本计划的情况;对企业各单位之间进行成本比较,从而找出差距,推广先进经验;本期与前期的实际成本之间进行比较,以便观察成本管理的发展状况。进行成本分析时,既要看降低成本额,又要看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率是相对数,便于进行比较,看出降低成本的水平。
2、单位工程成本分析
单位工程成本分析就是对其每一成本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以便详细了解工程成本降低的具体化。主要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和施工管理费用进行分析,根据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了解每个项目成本的降低或超支情况,每个项目的分析必须透彻,找出本质性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建筑施工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不尽相同的成本管理方法,而成本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又毋庸置疑,这就要求每一个建筑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因地制宜,抓住本企业的成本管理的重点和弱点,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最大限地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