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读绘本 品书香——幼儿绘本阅读初探
【作者】 许媛媛
【机构】 山东省宁阳县实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的年龄阶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而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来叙述一个完整故事。它主题鲜明、人物简单、风格单纯自然,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和精美的画作完美结合,既能给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以启迪,更能给予孩子美的享受。
一、绘本是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
让孩子爱上阅读
著名作家曹文轩说过:“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而绘本以独特的表达形式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将幼儿轻松带入阅读的快乐之旅。通过小小的绘本,他们已经在破万卷书、行千里路了。
让孩子学会观察思考,启发孩子的创造性
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起点。与其他儿童文学形式相比,绘本多样的形象、丰富的情节、有趣的故事、各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增加幼儿的体验,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除此之外,绘本还常常藏着很多画家精心设计的小细节,等待着孩子们的发现。就像绘本《阿利的红斗篷》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一直给阿力偷偷捣乱,它需要小朋友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孩子们在对图画的看看、说说、找找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发现,不仅激发孩子想进一步学下去的兴趣,也锻炼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提高孩子的审美,陶冶孩子的情操
每一部绘本插画都是艺术家精心雕刻的作品,任意拿起一本翻翻都足以陶冶我们的美感,提升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有些绘本甚至还采用剪纸、水彩、油画等多种形式,如日本绘本大师长野英子创作的《汪汪》《喵喵》低幼绘本系列。采用剪纸画的形式,在剪纸的基础上简单画出表情,画面栩栩如生。这种“艺术品”级的绘本,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提高欣赏水平,而且能激发儿童创造美的热情,帮助他们步入艺术殿堂,让孩子受益终生。
帮助孩子健全人格
对幼儿而言,阅读即生活。短小精薄的绘本如同一部精采的舞台剧,让孩子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中。绘本《各种各样的人》介绍了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高,有的人矮;有的人长着雀斑;有的人套着牙箍;有的人坐着轮椅;有的人打扮和大家不同。这本绘本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也许是身材,也许是相貌,也许是肤色,也许是性格。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正是这些不同,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透过绘本丰富的画面,孩子可以进入不同的世界领悟各种道理。
二、绘本阅读教学的误区
“蜻蜓点水式”的研读
在实践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对绘本的认识偏颇,在绘本的选择和使用中,有的老师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不去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适合,不去理解绘本的语言内涵。认为孩子们应该学些什么,选择自己比较偏爱的,感觉孩子可能会喜欢的内容下手。其结果就是孩子们没有兴趣,无话可说或根本不想说。这样不仅使绘本阅读没有发挥其优势,也使绘本阅读教学陷入僵局。
“问答式”的讲读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合理的设疑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而我们常常听到的提问是“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孩子们的兴趣瞬间蒸发,又怎能体会绘本故事中语言的优美、情节的跌宕起伏,又怎能去理解体会绘本故事中的深刻内涵。
“放羊式”的阅读
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活动时,都是随手翻、随便看,几秒钟的时间已经换阅了另一本。很多教师甚至打着“让孩子自由自主的阅读”的旗号,放任式的撒手,纯粹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不启发、不指导,使孩子徘徊在迷茫中。这种“放羊式”的阅读不但不能使幼儿获得阅读的技巧,反而容易养成漫不经心的不良习惯。
三、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创设环境,让孩子“想读”
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是为孩子的阅读创造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适宜的设置各种图书区域,并投放各种绘本读物。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晨间绘本阅读”“小喇叭广播站”等活动,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积累经验,让孩子“爱读”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投入更多的感情读绘本,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绘本,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绘本,使“阅读绘本”过度到“悦读绘本”。此外我还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幼儿积累愉快的阅读经验。如“自制绘本图书”,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将自己喜欢的故事制作成绘本,在班级阅读区进行展示、供同伴翻阅、分享。“图书跳蚤市场”以有趣的形式带动幼儿间的阅读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此外我班还开展“书香宝贝”“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每周的班级“阅读小明星”、每学期的“故事大王比赛”“亲子制作小书签”等系列阅读活动,引导幼儿爱看书、会看书、看懂书,不断的积累各种阅读经验。
亲子共读,让孩子“乐读”
在班级博客中,我经常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的绘本,如:《先左脚再右脚》,故事的主人公巴比刚生下来的时候,爷爷耐心地说着 “先左脚,再右脚。”一步一步教会了巴比。突然间,爷爷中风住医院不会走路了,甚至不认识巴比……一切都让巴比十分害怕,但他鼓起勇气亲近爷爷、帮助爷爷。终于有一天,爷爷在巴比说着“先左脚,再右脚”的引导下,重新学会了走路……当父母把绘本故事中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强烈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舔犊”之情才能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而绘本中深刻的内涵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一生当中。正如松居直说过的“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作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讲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对于孩子来说,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莫过于妈妈的声音。当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中,身体被温暖的双臂环抱着,耳边时不时回荡着妈妈的读书声,是那样的温暖。
正确引导,让孩子“会读”
读绘本前,我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尝试思考。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上画有一大一小两只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些什么。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猜猜他们对话的内容,从而引出故事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读绘本时,要尊重绘本原作的意境和内容,营造轻松、愉快、温馨的气氛,以自然亲切的声音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图文共赏中放纵心情,获得快乐。读绘本后,不要立即把孩子拉回到现实中来,更不要问他诸如“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之类的问题,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和回味故事,等孩子主动提出问题了,再去与他交流。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徜徉在绘本阅读的大海中。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阅读绘本所给予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
绘本教学是我的最爱,我将在这片沃土上勤耕不辍,用爱心和耐心等待满园的芬芳……
一、绘本是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
让孩子爱上阅读
著名作家曹文轩说过:“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而绘本以独特的表达形式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将幼儿轻松带入阅读的快乐之旅。通过小小的绘本,他们已经在破万卷书、行千里路了。
让孩子学会观察思考,启发孩子的创造性
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起点。与其他儿童文学形式相比,绘本多样的形象、丰富的情节、有趣的故事、各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增加幼儿的体验,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除此之外,绘本还常常藏着很多画家精心设计的小细节,等待着孩子们的发现。就像绘本《阿利的红斗篷》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一直给阿力偷偷捣乱,它需要小朋友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孩子们在对图画的看看、说说、找找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发现,不仅激发孩子想进一步学下去的兴趣,也锻炼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提高孩子的审美,陶冶孩子的情操
每一部绘本插画都是艺术家精心雕刻的作品,任意拿起一本翻翻都足以陶冶我们的美感,提升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有些绘本甚至还采用剪纸、水彩、油画等多种形式,如日本绘本大师长野英子创作的《汪汪》《喵喵》低幼绘本系列。采用剪纸画的形式,在剪纸的基础上简单画出表情,画面栩栩如生。这种“艺术品”级的绘本,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提高欣赏水平,而且能激发儿童创造美的热情,帮助他们步入艺术殿堂,让孩子受益终生。
帮助孩子健全人格
对幼儿而言,阅读即生活。短小精薄的绘本如同一部精采的舞台剧,让孩子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中。绘本《各种各样的人》介绍了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高,有的人矮;有的人长着雀斑;有的人套着牙箍;有的人坐着轮椅;有的人打扮和大家不同。这本绘本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也许是身材,也许是相貌,也许是肤色,也许是性格。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正是这些不同,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透过绘本丰富的画面,孩子可以进入不同的世界领悟各种道理。
二、绘本阅读教学的误区
“蜻蜓点水式”的研读
在实践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对绘本的认识偏颇,在绘本的选择和使用中,有的老师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不去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适合,不去理解绘本的语言内涵。认为孩子们应该学些什么,选择自己比较偏爱的,感觉孩子可能会喜欢的内容下手。其结果就是孩子们没有兴趣,无话可说或根本不想说。这样不仅使绘本阅读没有发挥其优势,也使绘本阅读教学陷入僵局。
“问答式”的讲读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合理的设疑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而我们常常听到的提问是“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孩子们的兴趣瞬间蒸发,又怎能体会绘本故事中语言的优美、情节的跌宕起伏,又怎能去理解体会绘本故事中的深刻内涵。
“放羊式”的阅读
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活动时,都是随手翻、随便看,几秒钟的时间已经换阅了另一本。很多教师甚至打着“让孩子自由自主的阅读”的旗号,放任式的撒手,纯粹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不启发、不指导,使孩子徘徊在迷茫中。这种“放羊式”的阅读不但不能使幼儿获得阅读的技巧,反而容易养成漫不经心的不良习惯。
三、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创设环境,让孩子“想读”
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就是为孩子的阅读创造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适宜的设置各种图书区域,并投放各种绘本读物。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晨间绘本阅读”“小喇叭广播站”等活动,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积累经验,让孩子“爱读”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投入更多的感情读绘本,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绘本,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绘本,使“阅读绘本”过度到“悦读绘本”。此外我还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幼儿积累愉快的阅读经验。如“自制绘本图书”,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将自己喜欢的故事制作成绘本,在班级阅读区进行展示、供同伴翻阅、分享。“图书跳蚤市场”以有趣的形式带动幼儿间的阅读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此外我班还开展“书香宝贝”“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每周的班级“阅读小明星”、每学期的“故事大王比赛”“亲子制作小书签”等系列阅读活动,引导幼儿爱看书、会看书、看懂书,不断的积累各种阅读经验。
亲子共读,让孩子“乐读”
在班级博客中,我经常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的绘本,如:《先左脚再右脚》,故事的主人公巴比刚生下来的时候,爷爷耐心地说着 “先左脚,再右脚。”一步一步教会了巴比。突然间,爷爷中风住医院不会走路了,甚至不认识巴比……一切都让巴比十分害怕,但他鼓起勇气亲近爷爷、帮助爷爷。终于有一天,爷爷在巴比说着“先左脚,再右脚”的引导下,重新学会了走路……当父母把绘本故事中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强烈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舔犊”之情才能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而绘本中深刻的内涵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一生当中。正如松居直说过的“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作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讲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对于孩子来说,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莫过于妈妈的声音。当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中,身体被温暖的双臂环抱着,耳边时不时回荡着妈妈的读书声,是那样的温暖。
正确引导,让孩子“会读”
读绘本前,我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尝试思考。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上画有一大一小两只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些什么。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猜猜他们对话的内容,从而引出故事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读绘本时,要尊重绘本原作的意境和内容,营造轻松、愉快、温馨的气氛,以自然亲切的声音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图文共赏中放纵心情,获得快乐。读绘本后,不要立即把孩子拉回到现实中来,更不要问他诸如“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之类的问题,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和回味故事,等孩子主动提出问题了,再去与他交流。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徜徉在绘本阅读的大海中。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阅读绘本所给予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
绘本教学是我的最爱,我将在这片沃土上勤耕不辍,用爱心和耐心等待满园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