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策略

【作者】 杨 芳

【机构】 四川省剑阁县杨村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不变的话题,也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学。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学校和教师所研究探讨的话题。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提出了三点教学解决对策,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近年来,新课标改革给我国的小学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教育机构带来了挑战。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是我国目前各中小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课标改革要求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理规划自己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和前提。当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抱有极大兴趣的时候,学习者会调动自己的各种感知器官,想方设法去探究未知领域,从而实现主动地创新性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备课的同时,我们还应善于结合学生的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基于小学语文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思想性强的特点,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点等来开展课内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最适用,因为游戏对小学生来说是精神食粮,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益处,脑、手、耳、口、眼齐动,使学生易开发智力、获得知识。此外,教学中,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降低语文知识的枯燥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充分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上课要讲究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很多教师认为上课很简单,就是把所要讲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更不要说艺术性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师上课就像音乐家演奏乐曲、画家作画、雕塑家雕刻作品一样,也是一门艺术。首先,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这种课堂才更精彩。比如,讲授“冀中地道战”这篇课文时,我先给学生播放电影“地道战”的精彩片段,把学生的兴致吸引了起来,然后再进行讲授,学生就会非常乐意学。其次,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再如,学“冀中地道战”,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地道的结构特点,我让学生拿出纸和笔,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文章的介绍,把你心中的地道画出来。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出了创造才能。再次,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异,因材施教。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有良莠不齐的情况,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都有优、中、差三种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既保证了优等生的学习质量,又不让“差等生”掉队,只有这样,班级的整体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四、创造良好的教课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能有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老师的表现非常关键,课堂上老师的言语、动作、神态、情绪、思想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喜怒哀乐,而学生的心理感受更是直接作用于堂课所学内容的接受理解与消化吸收。在课堂教学里老师的文字语言应达到正确精辟、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充满趣味性或生活化,巧妙地组织学生不自觉地与老师进行愉快地互动沟通,从而向学生传授的书本上的丰富知识。毋庸置疑,老师的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老师应能够操作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轻松、热爱地学习,让学生愿自主地进入学习探索中。老师应深入研究课本,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应熟练指导学生确定兴趣,引出认识与讨论的问题,有序掌控教学进度,组织各样活动与小组合作,帮助解答不同疑问,使课堂气氛健康发展。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应当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小学时期,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有益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化的教学提出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彻底地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教师一方面应当不断学习,保持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与时俱进,不断接收新的知识,丰富自身的底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以身作则,向孩子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设置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课堂和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继梅.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
  [2]黄宝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
  [3]陈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J].学园,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