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煞议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 王洪斌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万家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改革已经向纵深推进,但总体效果还不是很理想,除了传统思想影响外,很多教师对课改的本质认识还不够,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如何利用教材,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都是困扰教师的难题。我对课改有一些肤浅的认识,总结为四点体会:
一、敢于创新、勇于研究,注重研究,善于研究,教师才能成为课改的主人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课程怎样实施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去探索,去寻找。然而,这种探索与寻找应当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的,没有经过研究的探索与寻找将是盲目的。很多教师能够随时捕捉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科研意识、问题意识。
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我们不能被动的等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的把这些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不仅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更重要还要研究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例如,在新课程实施以前我们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和“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了解新教材改革了什么以及改革的意图,明确改革的方向,避免趋于惯性走向老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来实现我们的改革目的,我们又深入地进行“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改革研究”、“新课程下教学评价的研究”等等。
二、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才是根本的转变
在教师行为变化中,教育理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是支配一切课程和课堂行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行为上必须要有转变。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对自己的超越。
2、教师的教不再只是停留于传授知识,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3、教学过程和教师职业关注应发生变化: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尊严。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当中去发现、去探索,并学会学习,在参与当中去感受,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变化。应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帮助者。
三、不断反思、升华经验才能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许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干劲足、锐意改革、勇于进取,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发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现,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病,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每一节课结束后,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课后改进等。
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进行长期积累,有利于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结查找失败的原因,寻求对策,避免重犯,日臻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记录学生反馈信息情况,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会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实现教学相长。
二是在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和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
三是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教师间的听课,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参加教学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且能够站在名人,名师的肩膀上高瞻远瞩。还要研究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听课要谦虚,以学习态度去聆听,学习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或不足,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反思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一个人沉于反思,善于反思,就像我迎着朝阳走路,思着,想着,就有了视野,有了博大,有了澎湃有了顿悟,有了品格。反思实在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希望与会的教师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踏实工作,认真思考,悉心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自觉养成用教学反思积淀自己的教学经验,尽快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之,在课改的实施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实验器材不足、资金不到位、农村学生课余时间大多做农活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的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使课改工作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完善,最终实现课改意图和目的。
一、敢于创新、勇于研究,注重研究,善于研究,教师才能成为课改的主人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课程怎样实施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去探索,去寻找。然而,这种探索与寻找应当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的,没有经过研究的探索与寻找将是盲目的。很多教师能够随时捕捉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科研意识、问题意识。
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我们不能被动的等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的把这些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不仅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更重要还要研究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例如,在新课程实施以前我们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和“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了解新教材改革了什么以及改革的意图,明确改革的方向,避免趋于惯性走向老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来实现我们的改革目的,我们又深入地进行“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改革研究”、“新课程下教学评价的研究”等等。
二、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才是根本的转变
在教师行为变化中,教育理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是支配一切课程和课堂行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行为上必须要有转变。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对自己的超越。
2、教师的教不再只是停留于传授知识,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3、教学过程和教师职业关注应发生变化: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尊严。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当中去发现、去探索,并学会学习,在参与当中去感受,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变化。应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帮助者。
三、不断反思、升华经验才能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许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干劲足、锐意改革、勇于进取,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发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现,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病,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每一节课结束后,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课后改进等。
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进行长期积累,有利于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结查找失败的原因,寻求对策,避免重犯,日臻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记录学生反馈信息情况,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会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实现教学相长。
二是在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和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
三是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教师间的听课,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参加教学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且能够站在名人,名师的肩膀上高瞻远瞩。还要研究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听课要谦虚,以学习态度去聆听,学习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或不足,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反思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一个人沉于反思,善于反思,就像我迎着朝阳走路,思着,想着,就有了视野,有了博大,有了澎湃有了顿悟,有了品格。反思实在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希望与会的教师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踏实工作,认真思考,悉心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自觉养成用教学反思积淀自己的教学经验,尽快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之,在课改的实施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实验器材不足、资金不到位、农村学生课余时间大多做农活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的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使课改工作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完善,最终实现课改意图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