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 骞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金塘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教学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但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效果,所以在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新课改,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下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几方面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数学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向。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如何更好地对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进行深入策略探索,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实践操作,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在探索中创新
思考从疑问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思考也就应运而生,并能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引发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与思考。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后,有这样一道题:4300/200=( ),我有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智慧王国的国王听说我们学会了“商不变”的性质”,给我们送来了一道题,想考考我们的真本领(课件出示题目)你们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学生一看,几乎喊起来,于是纷纷计算,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答案不唯一,有的商21余1,有的商21余10,还有的商21余100,到底是哪个答案,同学们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此时,我不急于下结论,而继续设问:“认真观察,“余数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问题还没说完,同学们马上领悟,疑团顿消,谜底完全解开,这样的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真正的学会了知识。
二、加强教师引导性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在数学知识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运用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进行解题,以及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方式对同一知识点进行解答,并从中将这种解题思维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种固定的解题模式。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要充分发挥其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导性作用,积极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比”这一知识点中的学习中,教师往往按照大纲要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解题思维若不受教师的额外引导便很难自主形成其他解题意识。为此,教师要善于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解答学生的疑虑,例如,在竞技类的比赛会场中,往往以几比几的形式记录比分,如1:0。然而,在数学题的比例算式中,比数的后一项以分母的意义存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是不能为“0”的,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强调[1]。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时,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充分结合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学生脱离实际小学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学习。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进行学习
合作探究是师生、生生共同创造课堂的环节,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有效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是为了让孩子增强责任感,学会在合作中如何尊重别人、倾听别人、评价别人,学会如何才能更好表述自己的观点;而竞争的目的不是激起学生间的矛盾,而是学会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意见统一,更好的合作。合作交流有赖于对每位成员积极性的调动,要建立激励合作交流的机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交流。做到师导生,生教生,生强生。如:在数学9的乘法口诀来源时,学生已从1至8的口诀学习中获取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数学中我让学生以小小组(四人小组)的形式自由选择关于9的一句口诀讨论得出的来源,并要求组内有分工(一个负责说出“几个几”、一个负责说出算式、一个进行计算、另一个向本小组的小老师汇报),然后看四个大组的小老师谁先完成总结任务:得出同一句口诀有不同的来源方法。任务完成以后,可以让小组对别的小组作出一定的评价,以取长补短,老师也对讨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新观点、学生或小组表现好的方面作出一定的鼓励,强化合作的过程。
四、适当使用多媒体,改进教学辅助手段
如今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电教媒体不仅渗入到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而且促使了教育领域思维的转变和创新。同时,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从数学那里分支出来的。另外,对于数学课本中的几何图形,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话就费时费力而且画图可能会出现偏差。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立即可以变得生动活泼,而不再像课本那样呆板单一。通过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立体形象化,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还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起来。
五、组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出真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向抽象思维过度。组织学生开展实际操作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特点相符合,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锻炼手、眼和大脑,实现多个器官协同作用。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涉及到实际操作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 “小学数学知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学生对于两种图形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刻。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去理解兩种图形。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不断地探索研究,并大胆地实践,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陆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3(04).
[2]孙文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2014(04).
[3]李慧丽.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数学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向。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如何更好地对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进行深入策略探索,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实践操作,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在探索中创新
思考从疑问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思考也就应运而生,并能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引发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与思考。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后,有这样一道题:4300/200=( ),我有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智慧王国的国王听说我们学会了“商不变”的性质”,给我们送来了一道题,想考考我们的真本领(课件出示题目)你们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学生一看,几乎喊起来,于是纷纷计算,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答案不唯一,有的商21余1,有的商21余10,还有的商21余100,到底是哪个答案,同学们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此时,我不急于下结论,而继续设问:“认真观察,“余数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问题还没说完,同学们马上领悟,疑团顿消,谜底完全解开,这样的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真正的学会了知识。
二、加强教师引导性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在数学知识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运用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进行解题,以及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方式对同一知识点进行解答,并从中将这种解题思维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种固定的解题模式。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要充分发挥其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导性作用,积极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比”这一知识点中的学习中,教师往往按照大纲要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解题思维若不受教师的额外引导便很难自主形成其他解题意识。为此,教师要善于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解答学生的疑虑,例如,在竞技类的比赛会场中,往往以几比几的形式记录比分,如1:0。然而,在数学题的比例算式中,比数的后一项以分母的意义存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是不能为“0”的,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强调[1]。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时,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充分结合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学生脱离实际小学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学习。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进行学习
合作探究是师生、生生共同创造课堂的环节,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有效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是为了让孩子增强责任感,学会在合作中如何尊重别人、倾听别人、评价别人,学会如何才能更好表述自己的观点;而竞争的目的不是激起学生间的矛盾,而是学会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意见统一,更好的合作。合作交流有赖于对每位成员积极性的调动,要建立激励合作交流的机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交流。做到师导生,生教生,生强生。如:在数学9的乘法口诀来源时,学生已从1至8的口诀学习中获取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数学中我让学生以小小组(四人小组)的形式自由选择关于9的一句口诀讨论得出的来源,并要求组内有分工(一个负责说出“几个几”、一个负责说出算式、一个进行计算、另一个向本小组的小老师汇报),然后看四个大组的小老师谁先完成总结任务:得出同一句口诀有不同的来源方法。任务完成以后,可以让小组对别的小组作出一定的评价,以取长补短,老师也对讨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新观点、学生或小组表现好的方面作出一定的鼓励,强化合作的过程。
四、适当使用多媒体,改进教学辅助手段
如今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电教媒体不仅渗入到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而且促使了教育领域思维的转变和创新。同时,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从数学那里分支出来的。另外,对于数学课本中的几何图形,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话就费时费力而且画图可能会出现偏差。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立即可以变得生动活泼,而不再像课本那样呆板单一。通过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立体形象化,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还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起来。
五、组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出真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向抽象思维过度。组织学生开展实际操作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特点相符合,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锻炼手、眼和大脑,实现多个器官协同作用。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涉及到实际操作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 “小学数学知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学生对于两种图形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刻。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去理解兩种图形。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不断地探索研究,并大胆地实践,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陆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3(04).
[2]孙文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2014(04).
[3]李慧丽.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