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 赵泽俊
【机构】 昌乐县乔官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的教学目标变成了重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体验式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发展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是非常适合当前教学目标的学习方式.本文分析了体验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变革,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实践过程中。另外,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将数学知识从抽象变为具体、从刻板变为生动,有利于教学氛围的优化和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以情境设计促进学生体验数学趣味性
在体验式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从感官系统和视觉上对学生形成某种刺激,建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隐形思想,帮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最终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养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为学生进行故事情境的设计。由于小学数学学习内容较为简单,且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教学内容为学生编排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举例:在一片草地上,利用木桩将牵羊的绳子固定在一处,羊可以以绳子为半径绕木桩吃草,绳子长3米,那么羊最多能够吃到多大范围内的草?羊吃草的故事可以提升题目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地去思考问题。为了进一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以动画的方式,使课堂更具有生动性,而动画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得以集中,学习效率必然提高。且动画中将相应的数学条件以动态的方式标出,学生更能逐步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以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生成过程
数学是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客观知识与规律,古代最早的“结绳计数”便是数学的雏形。自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现代社会对人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教师也应该多为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他们未来更好的發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整个实践活动都是以学生的亲自参与为主的,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实践教学也是实现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量一量,找规律》一课中,我将学生以4个人为成一个小组,为每一组的同学都提供了拉力器、弹簧、线绳、盒尺等教学用具,然后让学生们在小组内测量弹簧的长度与数学课本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树立函数思想。学生们需要在小组内制作简易秤,设法保持秤的水平,并且记录相关数据。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会为学生讲述简易方程的概念、计算方法等。由于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所以他们理解速度变快,质量也得以提升
三、以自主探究促进体验数学的融会贯通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知识,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且灵活运用。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尽量对学生少一些干预,少做过多、过细的知识铺垫,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知识。例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后,可向学生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将圆切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8厘米,让学生求圆的面积。学生初一看,似乎无法解答,但只要探究下这个拼图的过程,就会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之和正好是圆周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仅仅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多出两条半径,所以一条半径的长度是4厘米,至此,求圆面积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以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思维性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维。①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有的能独立说明数学道理,有的需在教师的引导下阐述数学道理,有的在教师引导下阐述数学道理还很困难,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给全体学生说话的机会,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是热心鼓励。②交给方法,使学生能说。要形成能力,需要经常性的培养,日积月累。在开始阶段可以让学生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逐步提高讲题说理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五、以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化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可见数学应该尽量与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背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对象,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数学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非常贴近,提高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能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
总而言之,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重视实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利用实践和动手操作等方式,将数学知识融于日常教学内容中,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和数学概念定律;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探索,勤于动手,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燕红.小学数学课堂“体验性学习”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4(03).
[2] 董夫奏.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14).
[3] 黄激云.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探微[J].学苑教育,2016(07).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变革,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实践过程中。另外,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将数学知识从抽象变为具体、从刻板变为生动,有利于教学氛围的优化和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以情境设计促进学生体验数学趣味性
在体验式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从感官系统和视觉上对学生形成某种刺激,建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隐形思想,帮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最终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养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为学生进行故事情境的设计。由于小学数学学习内容较为简单,且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教学内容为学生编排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举例:在一片草地上,利用木桩将牵羊的绳子固定在一处,羊可以以绳子为半径绕木桩吃草,绳子长3米,那么羊最多能够吃到多大范围内的草?羊吃草的故事可以提升题目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地去思考问题。为了进一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以动画的方式,使课堂更具有生动性,而动画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得以集中,学习效率必然提高。且动画中将相应的数学条件以动态的方式标出,学生更能逐步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以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生成过程
数学是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客观知识与规律,古代最早的“结绳计数”便是数学的雏形。自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现代社会对人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教师也应该多为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他们未来更好的發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整个实践活动都是以学生的亲自参与为主的,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实践教学也是实现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量一量,找规律》一课中,我将学生以4个人为成一个小组,为每一组的同学都提供了拉力器、弹簧、线绳、盒尺等教学用具,然后让学生们在小组内测量弹簧的长度与数学课本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树立函数思想。学生们需要在小组内制作简易秤,设法保持秤的水平,并且记录相关数据。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会为学生讲述简易方程的概念、计算方法等。由于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所以他们理解速度变快,质量也得以提升
三、以自主探究促进体验数学的融会贯通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知识,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且灵活运用。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尽量对学生少一些干预,少做过多、过细的知识铺垫,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知识。例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后,可向学生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将圆切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8厘米,让学生求圆的面积。学生初一看,似乎无法解答,但只要探究下这个拼图的过程,就会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之和正好是圆周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仅仅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多出两条半径,所以一条半径的长度是4厘米,至此,求圆面积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以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思维性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维。①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有的能独立说明数学道理,有的需在教师的引导下阐述数学道理,有的在教师引导下阐述数学道理还很困难,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给全体学生说话的机会,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是热心鼓励。②交给方法,使学生能说。要形成能力,需要经常性的培养,日积月累。在开始阶段可以让学生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逐步提高讲题说理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五、以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化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可见数学应该尽量与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背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对象,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数学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非常贴近,提高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能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
总而言之,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重视实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利用实践和动手操作等方式,将数学知识融于日常教学内容中,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和数学概念定律;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探索,勤于动手,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燕红.小学数学课堂“体验性学习”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4(03).
[2] 董夫奏.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14).
[3] 黄激云.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探微[J].学苑教育,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