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实验的效率

【作者】 冉光瑜

【机构】 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希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章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就如何创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率进行初步探讨。首先指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然后指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也展示了我们收到的一些成效。创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的实验教学带来便利,更好地帮助落实小学课程标准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创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科学实验更有趣、更形象、更直观。
  关键词:创新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效率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科学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便利,更好地帮助我们落实小学课程标准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创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科学实验更有趣、更形象、更直观。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观念
  受“科学不是主课”的影响,由于科学课程内容较多,实验材料不够充分,就直接在“黑板上讲实验”,甚至只是用“多媒体播放讲解实验”,忽略了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意义。
  (二)学生观念
  科学期末考试在尝试着对实验操作、亲身实践等环节直接评价,但毕竟是一个尝试阶段,因而实验操作即创新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知道实验的器材、步骤、过程、结论以及注意事项,会解答可能出现“笔试”的问题即可,特别是女生不爱做实验,不愿动手操作。
  (三)教学模式
  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分组实验教学分为两种:一是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教师演示一遍,之后学生模仿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教师的活动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对实验中要解决的问题缺乏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二是让学生看书学习实验,教师播放实验操作视频,学生照着实验。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教师参与少了,但学生仍旧缺乏思考,教师实验教学的模式简单了,但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没有体现出来,导致学生兴趣不大,不太用心去做实验。只是照着实验步骤做实验,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学生草率完成实验,凑数据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成效
  由于教学重知识、重结论,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记忆知识上了,而不是花在自主探究活动、创造上。所以,我们的学生不会使用温度计,不会接电路,不会查找实验误差,不会解剖一朵油菜花,学生做期末的实验测查题都会做,而对创新设计题型不知所措。他们不会根据题目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中的数据,得出结论。他们只会根据老子里记忆的知识,“背”出结论。
  针对以上科学实验的现状,就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率进行初步探讨。
  (一)巧妙利用多媒体提高实验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科学课程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科学素养,而实验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个活动“多多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经历发明量筒的过程,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办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经历发明和发现问题的过程,而有的教师在上课时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的数据不可,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量筒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量筒的特点。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有很大偏颇的。而我在执教第二个活动“多多少”的时候是采取让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各种办法来比较,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量筒发明的过程,形象直观,让学生易于接受。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科学实验探究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四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六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探究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探究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校,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声音的产生》(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实验探究计划。而我在执教《声音的产生》时,开课利用美妙的声音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在执教《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总结风化作用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直观展示“由岩石变成小石头,再变成沙子的过程叫风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巧妙利用多媒体提高实验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再次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巧妙利用多媒体提高实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实验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因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实验探究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探究能力的发展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
  1、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增强趣味性与思维性
  利用多媒体,强化学生兴趣。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实验课的设计、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语言的感染力等。用心营造问题情境、引导思考、激发探究的欲望,在揭示科学规律的原则下,对实验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添学生探寻知识的积极性。如我在演示《液面的张力》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水倒入纸杯里,然后用纸盖上,倒过来,水却倒不出来。学生就感到十分惊奇,我却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趁热打铁,用多媒体播放了大自然的水的张力的情景,让学生由疑而想要追根究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在变不动为可动,变微观不可见为可见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对一些由于小学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如:现象看不见或不明显的实验,根据现有条件难以完成的实验,有毒、有害、缺乏安全性的实验。诸如此类难以作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走进课堂的,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效果和整体效益。
  3、利用课件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外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可结合研究性学习、小发现、小发明等,组织好课外活动,巩固课堂实验教学的成果。例如:学完《他们会吸水吗》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观看“纸的发明研究”的多媒体课件,并组织学生“比赛造一张纸”的活动,这样,通过课内课外做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科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
  从多媒体上了解:像美国那样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学实验仪器也并不齐全。仪器缺乏反而激发了美国中学师生在实验方面的创造性,中学物理教师自制了大批的教具和实验器材,也引导学生搞各种各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制作,一方面巩固了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
  (三)利用多媒体,有效地保障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实验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实验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为了体现上述评价理念,我在课堂上尝试用的方法是:用多媒体呈现科学实验学习评价单、技能操作评价、小组竞赛。具体方法如下:
  1、用多媒体呈现科学实验学习评价单
  结合每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设计出实验学习评价单,让学生尽量详细地记录他们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一边做一边写下每个阶段的思考。教师在课后通过分析每位学生的实验学习评价单,从中评价其学习情况。
  2、技能操作评价
  用多媒体呈现对技能学习型的实验操作,如温度计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可以使用操作评价表,请小组长分别评价每位组员的操作技能,从中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3、小组竞赛
  有些实验适合这种方法,比如用多媒体呈现酒精灯使用的课件,然后去掉实验器材名称,采取小组竞赛、小组加星等方法,同学们的兴趣很高。
  三、总结
  总之,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作为一个科学教师,要尽量创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好每一堂科学实验课。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 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 [J]. 教育研究,1992,(2).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3.
  [3]沈全明. 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实验教学改革[J].读与写(中国教育教学月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