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体育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

【作者】 陈小亮

【机构】 广东省雷州市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首先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阵地,教之道,德为先,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本人总结体育教学工作中经验,谈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途径。
  一、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4、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5、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道德渗透的途径
  学科的思想道德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则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做好教育工作。
  1、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以身立教。体育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接近,观察了解教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示范者,例如:教师上课时提前到达操场,做遵守纪律模范,教师整洁的衣着、文明的语言、优美的示范动作等,都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教育。课中耐心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课后关心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使学生感受被关心和帮助,从而反过来关心和帮助别人。因此,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德育的发展。
  2、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规范和制度化。常规是对师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种种常规。这些常规内容和讲文明礼貌、讲思想品德、组织纪律性、安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组织纪律性,我还建立了课堂评分制度,这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调动学生自觉积极性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里,更有助于正确思想品行的形成。
  3、结合实践课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材内容多,我就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进行组织纪律、集体观念教育;通过球类、游戏、接力跑、拔河等教材,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等。
  4、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如在跳箱教学中,往往会有不少的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这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对跳箱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
  5、结合学生表现进行德育渗透。体育实践课,一般在操场上进行,具有活动空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与偶发事件多的特点,因而教学难度大。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其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我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6、结合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学生中暑、虚脱、晕倒、心跳剧烈引起的症状、运动损伤等。学生常常恐惧、害怕。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此类突发事件,在处理事件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精神,不怕艰险的精神。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体育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