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数学作业批改中的几点探索与尝试
【作者】 克延军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作业批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又是一个常常会被教师们忽略的环节。提高作业批改水平,做好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反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和批改的全过程,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自己认识错误,自我审视,自我检讨,是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和审视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作业批改方面做了如下革新与尝试:
一、学生相互批改法
在课堂上完成的常规性的作业,一般采用互批法。学生完成作业后,由教师或指定学生口报正确答案,学生同桌或小组之间交换批改。批改后,学生统计作业情况,并且要给被批改者一句中肯的评价,如“细心点,你一定行!”“有进步,加油!”“注意审题!”“想一想,还有别的办法没有?”等等,教师适当地给予鼓励。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特别有疑问的试题进行重点讲评,或让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分析以解决问题。
二、分层批改法
将作业批改分为两个层次,首先由教师对班上的若干学生进行当面批改,并传授批改方法,然后让这些学生回到班上,分头对其余学生的作业进行下一层次的当面批改,并做好批改记录。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操作:
1、指定批改学生,分配批改任务。一个班级通常由4-7个小组组成,可以将每个小组的学生排定一个次序,让他们轮流承担本组的批改任务。当课堂教学结束,作业布置完毕后,教师可以公布本次各组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名单,批改任务,以及这些学生接受教师面批的时间和地点。
2、拟定批改方案,教师先行面批。在每次作业批改之前,针对待批作业的实际情况,师生共同研究和拟定批改方案,找出批改的重点和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对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逐个当面批改,给他们做出批改示范和指导,还要同时告之批改作业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规则,如注重解题过程的评价,批语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与被批改学生协商时态度要诚恳等。
3、实施分组批改,做好批改记录。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经过老师的当面批改和指导,相当于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了一次认真反思,也明确了正确答案和批改方法,回到班上,就可以针对自己的批改对象进行另一种层次的当面批改,当发现错误时要同作业主人一起分析错因,及时加以纠正,并将所批学生的新颖解法,典型错题记录下来(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本订正本)。
4、实行“二次批改”。“二次批改”的工作量一般不到原来教师独立全批全改时间的四分之一,至少节省出3个半小时。教师的精力更加有的放矢,更容易集中在学生易犯的共性错误上。“二次批改”完成后教师汇总作业中出现的情况,利用下一节课3—5分钟在课堂上评点,学生再认识,从而达到通过反省作业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自查互查能力的效果。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批改作业,分层次批改作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善和强化了教学效果。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缩短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
三、灵活多变,促进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无时无刻的。作业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更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同时也成为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和传递师生感情的重要纽带。
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设计开放性试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改,是多层次关注,逐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解题水平的有效途径。许多学生难以一次性地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作业质量和及时订正错误,我采取了一题多改,逐次提高作业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予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上“书写优美之星”、“思维严密之星”、“方法独特之星”和“进步之星”等批语。与此同时,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在应运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煅炼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开放性试题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把一般性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解决,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上。
四、评语式批改
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式批阅,简而言之,就是数学教师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的时候,在空白处写上简洁扼要的评语,用以激励或提醒学生。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以前,数学作业的批改比较单一枯燥,缺乏师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缺乏激励性语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设计了一套新的评改符号体系,力求使这些符号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出:错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一类错误;哪些作业属于优秀而且有创意;作业的书写是否受到了赞许等等。当学生作业中出现 “再仔细读读题目的要求”、“下一步该干什么?”、“解得巧,方法很新颖!”、“再想想,做一下换位思考”等导向性和带有感情色彩的激励性评语时,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与期待,从而会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作业做得又对又好,除情感激励外,还要加上各种带有层次性的特定评语以展开竞赛,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以上是我对作业批改的几点探索与尝试。创新性的批改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解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自尊、自信的作业情景,使学生“乐在学习中做,喜在批改中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发我们老师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学创新的信心和能力,使我们在实践中努力钻研教学理论,不断创新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一、学生相互批改法
在课堂上完成的常规性的作业,一般采用互批法。学生完成作业后,由教师或指定学生口报正确答案,学生同桌或小组之间交换批改。批改后,学生统计作业情况,并且要给被批改者一句中肯的评价,如“细心点,你一定行!”“有进步,加油!”“注意审题!”“想一想,还有别的办法没有?”等等,教师适当地给予鼓励。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特别有疑问的试题进行重点讲评,或让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分析以解决问题。
二、分层批改法
将作业批改分为两个层次,首先由教师对班上的若干学生进行当面批改,并传授批改方法,然后让这些学生回到班上,分头对其余学生的作业进行下一层次的当面批改,并做好批改记录。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操作:
1、指定批改学生,分配批改任务。一个班级通常由4-7个小组组成,可以将每个小组的学生排定一个次序,让他们轮流承担本组的批改任务。当课堂教学结束,作业布置完毕后,教师可以公布本次各组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名单,批改任务,以及这些学生接受教师面批的时间和地点。
2、拟定批改方案,教师先行面批。在每次作业批改之前,针对待批作业的实际情况,师生共同研究和拟定批改方案,找出批改的重点和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对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逐个当面批改,给他们做出批改示范和指导,还要同时告之批改作业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规则,如注重解题过程的评价,批语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与被批改学生协商时态度要诚恳等。
3、实施分组批改,做好批改记录。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经过老师的当面批改和指导,相当于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了一次认真反思,也明确了正确答案和批改方法,回到班上,就可以针对自己的批改对象进行另一种层次的当面批改,当发现错误时要同作业主人一起分析错因,及时加以纠正,并将所批学生的新颖解法,典型错题记录下来(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本订正本)。
4、实行“二次批改”。“二次批改”的工作量一般不到原来教师独立全批全改时间的四分之一,至少节省出3个半小时。教师的精力更加有的放矢,更容易集中在学生易犯的共性错误上。“二次批改”完成后教师汇总作业中出现的情况,利用下一节课3—5分钟在课堂上评点,学生再认识,从而达到通过反省作业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自查互查能力的效果。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批改作业,分层次批改作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善和强化了教学效果。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缩短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
三、灵活多变,促进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无时无刻的。作业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更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同时也成为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和传递师生感情的重要纽带。
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设计开放性试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改,是多层次关注,逐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解题水平的有效途径。许多学生难以一次性地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作业质量和及时订正错误,我采取了一题多改,逐次提高作业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予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上“书写优美之星”、“思维严密之星”、“方法独特之星”和“进步之星”等批语。与此同时,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在应运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煅炼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开放性试题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把一般性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解决,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上。
四、评语式批改
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式批阅,简而言之,就是数学教师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的时候,在空白处写上简洁扼要的评语,用以激励或提醒学生。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以前,数学作业的批改比较单一枯燥,缺乏师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缺乏激励性语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设计了一套新的评改符号体系,力求使这些符号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出:错在什么地方,属于哪一类错误;哪些作业属于优秀而且有创意;作业的书写是否受到了赞许等等。当学生作业中出现 “再仔细读读题目的要求”、“下一步该干什么?”、“解得巧,方法很新颖!”、“再想想,做一下换位思考”等导向性和带有感情色彩的激励性评语时,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与期待,从而会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作业做得又对又好,除情感激励外,还要加上各种带有层次性的特定评语以展开竞赛,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以上是我对作业批改的几点探索与尝试。创新性的批改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解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自尊、自信的作业情景,使学生“乐在学习中做,喜在批改中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发我们老师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学创新的信心和能力,使我们在实践中努力钻研教学理论,不断创新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