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推行阶梯教学 优化高中数学教学
【作者】 王海燕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 阶梯教学的含义及其推广意义
高中教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看到在高中课程的教学要求上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以及层次分明的学习任务的划分成为其主要特点。新课标的教学导向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就高中数学的教学来说,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进一步配合新的教学目标、培养优秀的合格的人才,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习优化的阶梯式教学方法被认为是同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契合度较高的教学创新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可以被形容为:充分考量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分层次教学,让后进生能够基本达到教学要求,让大多数同学能够获得在基本要求基础上的较大进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数学学习的才能并且适当的帮助同学共同进步,用这样的因材施教,分层提高的方法,使得班组集体的数学学习到达整体优化的目标。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推广阶梯教学的模式首先要使每个学生正确的评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态,真正的认识到不同的同学在知识的掌握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推广阶梯教学的目的在于为不同的同学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脚踏实地的逐渐实现进步,最终的教学目标在于将阶梯间的差距缩小,实现班组集体的教学优化。
二、 推行阶梯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1、 客观合理的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分组
结合近期的考试成果和学生的主动申报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同学们分为1、2、3三个组(亦可以划分多组),注意三个小组在人数上的差异,一般2组作为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应当在人数在多于1、3组。同时应当在组与组之间设立适当的交通机制,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变化,在适应的组别上应当有相应的调整。
同时为了增加同组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的凝聚力,也为了避免不同组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干扰,应当适当的安排座位,方便同学们组内和组间的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得这种阶梯教学的方式能够发挥最大的有益作用,同时这样也会有利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
2、教师备课阶段的阶梯设置
阶梯教育的实践在教师备课阶段就已经开始。在教师进行教学备课时,应当更加细致认真的研究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层次,熟练把握教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步骤,对于知识本质问题的揭示上设置适当的认知阶梯,一般应当将记忆性的基础知识设为第一阶梯,使得第3组的学生能够在他们知识基础上掌握,将复杂抽象的需要理解的应用知识为第二阶梯,使得第2组的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掌握和一定的应用积累,将拓展性的拔高知识设置为第三个阶梯,使得第1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方面的才能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3、 教师授课阶段的阶梯设置
教师在授课阶段的阶梯设置是阶梯教学法的核心,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实施体现了阶梯教学法的诸多要求。在授课方面,阶梯教学法继承了传统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师讲授规律,不同的是在知识层次和讲授时间的设置上进行了一些创新。
由于各组的教师讲授都在一个课堂内进行,这就要求在保持3个小组的基本教学进度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设置来实现阶梯教学的目标。在对第1组较为优秀的学生上,教师讲授的内容应以提点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使其自己钻研的时间占大多数,在练习上应当题量稍多且题目具有一定深度,对于这个组别的教学主要是鼓励和教授独立学习的方法。
对于第2组知识结构稍显不足的学生,应当注重知识点的精讲精练,对于教材上的经典例题应当使其充分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联系,习题方面应当以难度适中的经典命题为主,强调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巩固。
对第3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应当浅讲浅练,注重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基本知识点查漏补缺,使他们易懂愿学,在习题布置方面则应当以教材的习题为主,是他们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授课上应当使三个阶梯进行有机的衔接,既保持自身一定独立性的有能够使其融入到共同的课堂当中,不能彼此分离,既要使得三个阶梯的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又要使得学生们对更深层次的内容有所了解,以便使他们有努力的方向。
4、学习成果评价的阶梯设置
持续的兴趣和自信的养成来自不断的自我激励。适当的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是阶梯教育的重要方面。这也是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安排和前面几个阶梯教学阶段的呼应。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这里的评价方法主要是用试卷考察的方式,针对组别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的试卷,考查内容各不相同,在第二和第三组的试卷上可以通过附加一定拓展题来了解各组成员的学习进步情况,这也能够作为再分组的参照标准。这样的分层评价的方式既能够与阶梯教学的模式相衔接又能够通过鼓励性的评价,激励不同阶段的学生保持积极学习状态。
三、 结语
正如我们一直都清楚的,任何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才能天赋是不同的,过去我们忽略学生个性而采用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往往只能使少部分学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推行阶梯教学,因材施教是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也必将对我们优化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高中教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看到在高中课程的教学要求上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以及层次分明的学习任务的划分成为其主要特点。新课标的教学导向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就高中数学的教学来说,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进一步配合新的教学目标、培养优秀的合格的人才,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习优化的阶梯式教学方法被认为是同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契合度较高的教学创新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可以被形容为:充分考量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分层次教学,让后进生能够基本达到教学要求,让大多数同学能够获得在基本要求基础上的较大进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数学学习的才能并且适当的帮助同学共同进步,用这样的因材施教,分层提高的方法,使得班组集体的数学学习到达整体优化的目标。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推广阶梯教学的模式首先要使每个学生正确的评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态,真正的认识到不同的同学在知识的掌握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推广阶梯教学的目的在于为不同的同学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脚踏实地的逐渐实现进步,最终的教学目标在于将阶梯间的差距缩小,实现班组集体的教学优化。
二、 推行阶梯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1、 客观合理的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分组
结合近期的考试成果和学生的主动申报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同学们分为1、2、3三个组(亦可以划分多组),注意三个小组在人数上的差异,一般2组作为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应当在人数在多于1、3组。同时应当在组与组之间设立适当的交通机制,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变化,在适应的组别上应当有相应的调整。
同时为了增加同组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的凝聚力,也为了避免不同组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干扰,应当适当的安排座位,方便同学们组内和组间的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得这种阶梯教学的方式能够发挥最大的有益作用,同时这样也会有利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
2、教师备课阶段的阶梯设置
阶梯教育的实践在教师备课阶段就已经开始。在教师进行教学备课时,应当更加细致认真的研究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层次,熟练把握教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步骤,对于知识本质问题的揭示上设置适当的认知阶梯,一般应当将记忆性的基础知识设为第一阶梯,使得第3组的学生能够在他们知识基础上掌握,将复杂抽象的需要理解的应用知识为第二阶梯,使得第2组的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掌握和一定的应用积累,将拓展性的拔高知识设置为第三个阶梯,使得第1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方面的才能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3、 教师授课阶段的阶梯设置
教师在授课阶段的阶梯设置是阶梯教学法的核心,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实施体现了阶梯教学法的诸多要求。在授课方面,阶梯教学法继承了传统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师讲授规律,不同的是在知识层次和讲授时间的设置上进行了一些创新。
由于各组的教师讲授都在一个课堂内进行,这就要求在保持3个小组的基本教学进度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设置来实现阶梯教学的目标。在对第1组较为优秀的学生上,教师讲授的内容应以提点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使其自己钻研的时间占大多数,在练习上应当题量稍多且题目具有一定深度,对于这个组别的教学主要是鼓励和教授独立学习的方法。
对于第2组知识结构稍显不足的学生,应当注重知识点的精讲精练,对于教材上的经典例题应当使其充分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联系,习题方面应当以难度适中的经典命题为主,强调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巩固。
对第3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应当浅讲浅练,注重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基本知识点查漏补缺,使他们易懂愿学,在习题布置方面则应当以教材的习题为主,是他们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授课上应当使三个阶梯进行有机的衔接,既保持自身一定独立性的有能够使其融入到共同的课堂当中,不能彼此分离,既要使得三个阶梯的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又要使得学生们对更深层次的内容有所了解,以便使他们有努力的方向。
4、学习成果评价的阶梯设置
持续的兴趣和自信的养成来自不断的自我激励。适当的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是阶梯教育的重要方面。这也是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安排和前面几个阶梯教学阶段的呼应。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这里的评价方法主要是用试卷考察的方式,针对组别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的试卷,考查内容各不相同,在第二和第三组的试卷上可以通过附加一定拓展题来了解各组成员的学习进步情况,这也能够作为再分组的参照标准。这样的分层评价的方式既能够与阶梯教学的模式相衔接又能够通过鼓励性的评价,激励不同阶段的学生保持积极学习状态。
三、 结语
正如我们一直都清楚的,任何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才能天赋是不同的,过去我们忽略学生个性而采用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往往只能使少部分学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推行阶梯教学,因材施教是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也必将对我们优化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