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儿歌促进幼儿快乐学数学的实践经验
【作者】 李海玲
【机构】 河北省定兴县杨村乡教育中心南谢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减轻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和谐健康地成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幼儿家长的普遍关注。要让幼儿快乐学习、主动学习,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学习的兴趣,这样孩子们才会主动去学习。特别是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因为数学知识抽象,学起来单调、枯燥,所以造成了幼儿不爱学数学,怕数学的现象,而儿歌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孩子们最原始的精神食粮,它浅显易懂、通俗明快、朗朗上口,既兼顾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更具备了任何动画、玩具所不可替代的体贴心灵滋养品性的作用。儿歌也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它是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的一种类别。它以其短小精悍、内容生动、琅琅上口、易记易诵而深得人们的喜爱。田间地头、树下乘凉、安睡之前……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会听到悦耳动听的歌谣:“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喜爱的精神食粮。学龄前儿童想象和思维十分活跃,对儿歌也最感兴趣。儿歌可以帮他们认识客观事物,回答他们的问题,表达他们的想象和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儿歌作为新授知识的总结其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同时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儿歌的不同运用。所以把数学与儿歌进行整合,可以增强数学活动的吸引力。为此,教师应切实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儿歌,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为幼儿创作符合这一年龄阶段身心特点和具有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易玩的儿歌。在儿歌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把儿歌作为教育、教学的方式应用于数学,使幼儿成为利用儿歌学数学活动参与的主体,还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言语能力、创编能力、观察能力、认知能力、等多元智能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数学活动中可以用儿歌的形式来帮助幼儿认识数字、理解分类等。在认识数字时,引导幼儿说出图中动物数量,及想象它们的动作、模仿叫声、编成儿歌等等,如:认识数字,我们可以把它演变成,1只蝴蝶,在花丛中飞飞;2只小兔,在草地里跳跳;3条小鱼在小河里游游;4面小旗微风中飘飘;5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闹闹等等,幼儿在一边吟诵儿歌的同时加上肢体动作,同时让幼儿捡起和儿歌内容相同的数字卡片,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幼儿在玩儿中获取了知识,在创造性的讲述中唤起了幼儿主动学习意识,激发了语言想象思维,又巩固了对数的认识。还有用儿歌的形式概括其特征或规律,或者是编一些有节奏的简单儿歌,指导幼儿用对歌的形式回答问题,既能渲染气氛,又能集中幼儿注意力。儿歌能促进幼儿学习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儿歌通过词语概念向幼儿传递间接经验,有助于扩大幼儿的眼界,提高思维和想像力,也有助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我将数学教育和儿歌有机结合,使活动更富有实效。如:儿歌《七个阿姨来摘果》,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只篮子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挑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在进行顺数倒数的唱数过程中,为了帮助幼儿记忆,我一边吟诵儿歌一边贴水果图片,让幼儿通过吟诵儿歌和直观的观察图片的顺序,感知数序,使幼儿又快又准确地学会了顺数倒数,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有,我们在数学活动“按数取物”中,教师将童谣《五指歌》“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个。”以儿歌的形式融入,让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按教师出示的数字或口令数字拿相应数量的“小松鼠”。由于教师口令和出示的数字在不断变化,因此幼儿会不厌其烦地进行操作,较好地保持了活动的兴趣。
数学知识抽象,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把数学教学与儿歌进行整合,可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幼儿在说儿歌的时候,在丰富自身语言并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同时,可以了解数的基本知识、学习数学理论、增长数学学习经验,也可以感染幼儿热爱数学、热爱祖国博大知识的情感,给孩子一个健康、充满乐趣的童年,同时在孩子创编数学儿歌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使幼儿得到和谐发展。情绪情感水平在儿童的智力、个性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年龄越小,情绪情感的作用也越突出。快乐的情绪能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从而发挥出最佳的学习效果。当幼儿开心地吟念儿歌、进行“精神的自由创造”时,幼儿的心情是快乐的,幼儿对数学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快乐学数学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利用儿歌教学数学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儿歌,同时也让孩子自己创编一些数学小儿歌,引发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进行学数学活动。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河北省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号:12yxqcC030
在数学活动中可以用儿歌的形式来帮助幼儿认识数字、理解分类等。在认识数字时,引导幼儿说出图中动物数量,及想象它们的动作、模仿叫声、编成儿歌等等,如:认识数字,我们可以把它演变成,1只蝴蝶,在花丛中飞飞;2只小兔,在草地里跳跳;3条小鱼在小河里游游;4面小旗微风中飘飘;5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闹闹等等,幼儿在一边吟诵儿歌的同时加上肢体动作,同时让幼儿捡起和儿歌内容相同的数字卡片,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幼儿在玩儿中获取了知识,在创造性的讲述中唤起了幼儿主动学习意识,激发了语言想象思维,又巩固了对数的认识。还有用儿歌的形式概括其特征或规律,或者是编一些有节奏的简单儿歌,指导幼儿用对歌的形式回答问题,既能渲染气氛,又能集中幼儿注意力。儿歌能促进幼儿学习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儿歌通过词语概念向幼儿传递间接经验,有助于扩大幼儿的眼界,提高思维和想像力,也有助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我将数学教育和儿歌有机结合,使活动更富有实效。如:儿歌《七个阿姨来摘果》,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只篮子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挑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在进行顺数倒数的唱数过程中,为了帮助幼儿记忆,我一边吟诵儿歌一边贴水果图片,让幼儿通过吟诵儿歌和直观的观察图片的顺序,感知数序,使幼儿又快又准确地学会了顺数倒数,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有,我们在数学活动“按数取物”中,教师将童谣《五指歌》“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个。”以儿歌的形式融入,让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按教师出示的数字或口令数字拿相应数量的“小松鼠”。由于教师口令和出示的数字在不断变化,因此幼儿会不厌其烦地进行操作,较好地保持了活动的兴趣。
数学知识抽象,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把数学教学与儿歌进行整合,可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幼儿在说儿歌的时候,在丰富自身语言并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同时,可以了解数的基本知识、学习数学理论、增长数学学习经验,也可以感染幼儿热爱数学、热爱祖国博大知识的情感,给孩子一个健康、充满乐趣的童年,同时在孩子创编数学儿歌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使幼儿得到和谐发展。情绪情感水平在儿童的智力、个性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年龄越小,情绪情感的作用也越突出。快乐的情绪能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从而发挥出最佳的学习效果。当幼儿开心地吟念儿歌、进行“精神的自由创造”时,幼儿的心情是快乐的,幼儿对数学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快乐学数学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利用儿歌教学数学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儿歌,同时也让孩子自己创编一些数学小儿歌,引发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进行学数学活动。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河北省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号:12yxqcC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