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思品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探索

【作者】 杨 政

【机构】 四川省渠县三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虽然新课改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发展依然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学校差别更大,学困生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加上应试教育的“阴云”不散,一些教师对学生两眼相看。导致越来越多学困生学海无涯,望学兴叹,甚至“苦海无边”,丧失学习热情,造成学生严重两极分化。
  其实这些学困生的产生与智力因素关系不大,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如何转化这些学困生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经验,我认为培养其健康的思想、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至关重要。那么,在思品教学中,我是如何转化学困生的呢?
  一、转化学困的关键----培养自信
  学困生存在共同的弱点就是自卑,缺乏自信,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无所谓”或“强势”,但你一旦走进他们的心中就不难发现“脆弱”与“无奈”,没有上进的勇气,常常认为自己“不能”“不行”“不会”,学习上的疑难不敢请教,讨论问题时不敢发言,合作探究时退让回避。因此,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非常关键。
  1.平等尊重每个学生,别让学困生感到低人一等。其实,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成绩的优劣、个性的好坏、表现的差异而觉得谁高谁低,尤其是学困生更需要得到尊重,如果老师的语言和行为稍有不慎,便会加重其自卑心理。比如成绩排名、对优生不同对待、以成绩选择座位等都会让学困生受到打击。我在思品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人格平等,以平等的态度、公平对待他们,许多毕业后的学生都觉得我对待每位学生都一样,他们不感到不被重视。
  2.充分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金无足尺,人无完人”,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以此人微言轻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我在思品教学中积极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大力给予表扬、积极鼓励。比如2009级的一位刘姓学生,他上课要么打磕睡,要么干扰别人学习,有时还爱“打抱不平”替人说话,总不消停。经过观察,我发现他智力不差记忆力特别好,我就利用这一点,先让抽些简简单单问题,他总是能回答,借此大力表扬他的优点,使他感受到了 “成功”的喜悦,慢慢地他重拾了自信,课堂纪律好了,回答问题积极了,,成绩不断提高,而且改掉以前的不良习惯。因此,学困生只要有优点,不管哪方面、不论多大,我都大力表扬以此激发他们的自信。
  3.有意创造条件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失望,我特别注意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能比较容易地回答思品课堂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的时候就积极鼓励,这样一来许多学困生都感受到“我行”、“我能”、“我可以”,自信心大增。
  二、转化学困生的途径——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认都知道的道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唤起学困生求知欲的“敲门砖”。如何才能激发学困生的兴趣呢?
  1.情感投入,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使学困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以亲人、兄长、朋友的身份关心他们,呵扩护他们,他们就会把你当作最信赖的人吐露真情,敞开心扉与人交流,这样因势利导就能把他们引入求知的乐园。我一有空就会深入到他们当中,与他们交心、给他们指导、拉家常、辅导、陪他们玩,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出手相助最能增进师生感情。为此他们会亲近你、信服你,对你的教学自然产生兴趣。
  2.“对症下药”,培养学困生求知兴趣。我们常说“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困生一般有智力发展迟缓、家庭教育不当、家庭关系紧张、社会负面影响、受教育的基础、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找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解决。比如,对基础差听不懂的学生就降低学习难度;对智力反应迟缓的学生就放缓速度或多次辅导;对家庭教育不当的学生采取多次家访沟通;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经常进行心理疏导……
  3.家访沟通激励学困生学习兴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而现在很多农村的学生家长对学困生教育不当,总是“恨铁不成钢”,批评多,鼓励少;要求高,辅导差;体罚多,关怀少;结果使得学困生压力增大,难以承受,反而厌学。在家访时我往往会与家长切磋一些实用的育人方法,求得家长的认同和配合,比如降低期望值、少责备、多示范等,对帮助学困生感到家庭温暖起到了积极作用。
  4.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大家知道从来都没有取得过成功的人对成功是没有兴趣的。学困生往往因为没有成功的机会而感到自卑,我们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和勇气。在课堂教学时,比较简单的问题有意让学困生回答,讨论时让学困生充分发言、表演时让学困生扮演角色等,只要他们稍有收获就大力表扬。
  三、转化学困生的良方----授之以“渔”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的技能与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困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脱困是十分重要的。
  1.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提出问题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分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参与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发言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课余辅导培养他们的求和习惯。
  2.教会他们从“小”做起,循序渐进。先从基础的东西入手,决不要好高骛远。比如思品中让他们先把握“是什么”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不必强求运用观点解决难点问题进行拓展练习,当他们的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延伸拓展。
  3.教会他们“笨鸟先飞”,用“勤”来补“拙”。做到勤看书、勤思考、勤请教。教师多给予方法指导,而且经常鼓励。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学困生的转化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不畏艰辛,持之以恒,要相信“有付出必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