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复习课
【作者】 高腾飞
【机构】 山东省兰陵县金岭镇东柞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复习课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复习课,只是一味地重复前一天的内容,复习的内容也不过是前一天讲过的知识和练习题,尽管有些老师会带领学生理清书本的思路框架,但也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基本上是不会理会的。本文分析当前的教学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方法,以期和同行共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性
所谓的复习,是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复习把前面内容中的漏洞和欠缺补上,使知识更加完整;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双基能力,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复习课,它是构成数学教学的主要部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复习课的利用程度,直接关系着其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我们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真正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一、精心设计,提供探索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过程。鉴于这样的认识,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课堂学习内容,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性学习内容的设计包括问题的设计、练习的设计等。
1、问题是探究的起点。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就应该注重探索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消化所学知识,事实上,学生在提问题时也常从自己掌握熟练的地方入手。由于班级学生的层次不一,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类问题,加之老师经常用“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你还能提与其他人不同的问题吗?”等话语来激励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发现,呈现到学生面前的将是很多知识的回顾,达到复习的效果。
2、练习的设计要变“模仿式”为“实践式”。“耳熟能详”、“熟能生巧”长期以来被许多教师奉为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法宝”。于是,复习课中,以解“模仿式”题型为主的题海战术被理解为理所当然,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探究式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体验到思考的欢乐和学科的美感。
二、实践拓展,创新多样化复习
在传统的复习课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练习,然而,在现今时代的复习课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将创新性、灵活性、综合性融入其中。
1、弹性设计,培优转差。如在教师讲授“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例题来讲解,首先将该商店2014年的销售额统计图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统计图的基础上,将四个季度的销售额平均数全部计算出来,再列出算式进行解答。在解答该问题时,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根据一般的平均数的计算得出结果;中等的学生能根据提问,找到问题的关键;而优等生拥有清晰的思路,得出结论。
2、螺旋上升,加强整合。如在复习“可能性的认识”时,也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第一步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该情况;第二步要在初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行为,进行定量的刻画。
3、针对重点,讲究实效。如在复习“概念”一课时,由于该课时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容易混乱,因此要选择辨析题来传授这一提醒;又如在复习计算机课时,要重点掌握计算的准确性,要多做改错题和开放题,只有有目的地进行练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有效调动实践探究欲望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学、超越老师。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课件):一位公主由于国家战败,带领几位侍卫逃亡到了黑人部落。公主请求酋长给她一块地。酋长说:“好,你们可以到海边去划一块羊皮那么大的土地”。一块羊皮那么大的地实在太小了,公主苦思幂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羊皮做成了细细的羊皮条,再用羊皮条去圈地。那么羊皮条应该怎样圈,公主得到的土地面积才会最大呢?同学们的注意力被这一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吸引住了,思维极其活跃,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方法,有的围成正方形,有的围成圆,这时,又有学生指出:“应该利用海岸线围成半圆,这样面积肯定最大!”学生个个情绪激动,纷纷举手发言。
2、注重合作,实践探究。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交流,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所谓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复习课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研究、探讨的氛围。通过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展示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反复建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展示学生的才华。
四、精讲多练,留足时间实现有效提升
在学生复习时,教师应当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彻底打开思路,对于某些易错的知识点,教师应当让学生多进行练习,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如在学习四年级“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一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出题、计算,与同桌一起互相考验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在数学的学习中,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定的“度”;然而如果超过了这个“度”,也会使学生出现厌恶之情。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使其能够独立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总之,复习不是一个急于求成,赶鸭子上架的过程,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重复过程,是一个对本学期知识巩固和验收的过程,是一个进一步全面性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将平时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和延伸的过程!我们只有结合当前实际,系统而有效的采取复习的方法,我们老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性
所谓的复习,是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复习把前面内容中的漏洞和欠缺补上,使知识更加完整;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双基能力,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复习课,它是构成数学教学的主要部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复习课的利用程度,直接关系着其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我们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真正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一、精心设计,提供探索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过程。鉴于这样的认识,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课堂学习内容,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索性学习内容的设计包括问题的设计、练习的设计等。
1、问题是探究的起点。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就应该注重探索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消化所学知识,事实上,学生在提问题时也常从自己掌握熟练的地方入手。由于班级学生的层次不一,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类问题,加之老师经常用“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你还能提与其他人不同的问题吗?”等话语来激励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发现,呈现到学生面前的将是很多知识的回顾,达到复习的效果。
2、练习的设计要变“模仿式”为“实践式”。“耳熟能详”、“熟能生巧”长期以来被许多教师奉为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法宝”。于是,复习课中,以解“模仿式”题型为主的题海战术被理解为理所当然,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探究式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体验到思考的欢乐和学科的美感。
二、实践拓展,创新多样化复习
在传统的复习课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练习,然而,在现今时代的复习课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将创新性、灵活性、综合性融入其中。
1、弹性设计,培优转差。如在教师讲授“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例题来讲解,首先将该商店2014年的销售额统计图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统计图的基础上,将四个季度的销售额平均数全部计算出来,再列出算式进行解答。在解答该问题时,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根据一般的平均数的计算得出结果;中等的学生能根据提问,找到问题的关键;而优等生拥有清晰的思路,得出结论。
2、螺旋上升,加强整合。如在复习“可能性的认识”时,也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第一步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该情况;第二步要在初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行为,进行定量的刻画。
3、针对重点,讲究实效。如在复习“概念”一课时,由于该课时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容易混乱,因此要选择辨析题来传授这一提醒;又如在复习计算机课时,要重点掌握计算的准确性,要多做改错题和开放题,只有有目的地进行练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有效调动实践探究欲望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学、超越老师。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课件):一位公主由于国家战败,带领几位侍卫逃亡到了黑人部落。公主请求酋长给她一块地。酋长说:“好,你们可以到海边去划一块羊皮那么大的土地”。一块羊皮那么大的地实在太小了,公主苦思幂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羊皮做成了细细的羊皮条,再用羊皮条去圈地。那么羊皮条应该怎样圈,公主得到的土地面积才会最大呢?同学们的注意力被这一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吸引住了,思维极其活跃,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方法,有的围成正方形,有的围成圆,这时,又有学生指出:“应该利用海岸线围成半圆,这样面积肯定最大!”学生个个情绪激动,纷纷举手发言。
2、注重合作,实践探究。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交流,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所谓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复习课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研究、探讨的氛围。通过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展示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反复建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展示学生的才华。
四、精讲多练,留足时间实现有效提升
在学生复习时,教师应当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彻底打开思路,对于某些易错的知识点,教师应当让学生多进行练习,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如在学习四年级“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一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出题、计算,与同桌一起互相考验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在数学的学习中,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定的“度”;然而如果超过了这个“度”,也会使学生出现厌恶之情。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使其能够独立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总之,复习不是一个急于求成,赶鸭子上架的过程,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重复过程,是一个对本学期知识巩固和验收的过程,是一个进一步全面性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将平时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和延伸的过程!我们只有结合当前实际,系统而有效的采取复习的方法,我们老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