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初探

【作者】 张 聪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宝轮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对于理科生来说,高中物理是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基础课,它不仅仅的存在于课本上,它还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中物理的实验能够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物理现象的奥秘。本文将从高中物理出发,研究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初探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情景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手段,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在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出物理定律,引导学生能够在试验中,习得新知,锻炼心智,通过实验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实验教学为高中物理课堂服务。
  一、创设探究性实验课程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提出需要探究的物理问题。学生在实验前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制订完整的实验计划。整个过程需要小组人员共同参与,集思广益,让每一位学生都参加自主研发实验的环节,在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基础物理知识。为了确保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有更高的兴趣,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不同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可以突破原有的物理认知领域范围,并刺激学生产生探究真理的欲望。例如,在学习“电流作用”这节课时,为了提高学生探究和装配实验器材的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种类的器材。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实验器材。学生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和实验器具,了解电流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所使用的原理,发现电流潜在的作用。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尊重各类物理实验成果,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及其科学的批判精神及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注重实验情境的创设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必定是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条件下进行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与创新能力。举例来说,物理频率课程上,通过设计小活动引出频率的概念。这个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五分钟内,测出自己眨眼的次数。当活动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时候,也就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无处不在的意义;再如讲授完动量定理理论以后,布置学生完成设计相关的实验,即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小酒杯从高空中能安全着陆的一个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将小酒杯放在西瓜皮内,有的将小酒杯用铁框架空,也有的则将小酒杯用泡沫制的材料包裹。这一切都体现了物理学原理的普遍应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物理的日常作用。课堂过程通过问题情境引入的方式,能够渲染出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物理思维得到扩散。当学生的大胆猜测获得物理理论验证的时候,学习兴趣就会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样也就自然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意识的发展。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一直处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物理实验教学也被看作是了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的一项工作。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指选择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简单的实验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在整个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根本无法体现出物理实验的优势。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师生之间的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真正的主体,也就是要通过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用物理实验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不再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物理实验,掌握知识和原理。
  四、强调实验过程考核和客观评价
  对传统实验而言,老师大多仅仅通过教科书当中给出的“标准结果”来决定学生们的实验是否成功,但是事实上,这种评价方式不是很科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非常努力但是实验结果失败的学生丧失对实验的兴趣。由此,老师评价学生实验情况的时候,如果学生获得了标准的实验结果,而且能够针对实验当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进行较为准确的总结和分析,此时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充分鼓励学生们再接再厉,保持物理实验的兴趣;相对的,如果学生们的实验失败了,但是实验过程非常认真,而且能够说明实验的目的,并借助查阅资料或者是询问老师等方式,了解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老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帮助他在下一次实验中完成学习任务或者是二次实验,避免他们感到沮丧;对于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疏漏在哪里的学习能力稍微落后的学生,老师需要积极帮助他们找到原因,或者安排一些顺利完成实验的学生帮助他们,这有助于他们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不会降低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
  五、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完成物理实验最后操作,并不代表物理实验操作的结束,如果学生单纯的完成了某个物理实验的操作,而不进行反思和思考,这种物理实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通过反思和思考,学生才能从这次物理实验中学到真正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操作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让物理实验教学真正展现出自己的意义。实验后的反思和思考是全方位的,可以是自己操作中的不足之处,也可以是自己操作失败的经验教训。总之通过在物理实验反思,就是要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正视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变,为下一步的物理实验操作奠定基础。比如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操作时,有的学生可能通过一堂课的实验也没有得到一个合格的纸条数据,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反思,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要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在良好实验氛围的带动下进行动手实验能力的明显提升。由此,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物理实验素养,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度,可谓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冉龙江.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4(04).
  [2]王洲松.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求知导刊,2015(15).
  [3]宋继凤.试分析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技资讯,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