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卢 俊
【机构】 湖北省来凤县三胡乡胡家沟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枯燥烦琐的知识记忆上,这与语文教学的初衷是相悖的,造成学生普遍厌恶语文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之重要。那么如何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又何为兴趣呢?兴趣是指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索某种事理并与积极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认识倾向,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対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进取的、主动的、热烈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対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结合兴趣自身的特点,我做了以下研究: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通过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年龄偏小,好玩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大都喜欢玩游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因为在教学开始前,学生普遍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氛围中,比较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到课堂,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
三、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主要采取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并将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和排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协作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采取合作探究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课文的学习是语文课的常规教学内容,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应用到课文学习中,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成效,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并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言论交流凝结出最佳答案,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强化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构建积极互动语文课堂。不仅课文学习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写作学习采用这种模式同样可以收获显著的成效,学生将写作心得与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生整体写作水平。
四、积极引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能产生深刻的变革。多媒体技术集合了声音、文字、视频、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对于提升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毋庸置疑。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他们在学习事物过程中,主要依靠直接的形象进行理解。而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满足学生这种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单调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知识。例如在讲王冕“墨梅”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的学习氛围,然后教师利用这个情景介绍诗篇的写作背景,然后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将墨梅的画面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墨梅顽强的性格以及不凡的精神品质,通过借物抒情模式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志趣和情操,通过多媒体表达诗篇的精神内涵,比教师单纯的在课堂讲解的效率要高出很多,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应用的度,把握好应用的范围,避免应用多媒体过多而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而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五、应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他们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很希望自己被肯定。在学习中,小学生很难保持长久的学习姿态,因为小学生贪玩好动,如果长期做一件事情,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失去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提高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度,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要利用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了肯定。教师要改善评价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全班表扬他们,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比如,在朗诵课上,某位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朗诵课文“桂林山水”时非常有感情,教师马上表扬道:“哇!你的朗诵都可以作为示范了!”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犯了错误,教师不要去批评学生,而要换一种思路鼓励学生:“虽然你这次没有完全答对,但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往往这种鼓励性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让语文教育教学课堂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星彤.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09).
[2]聶贞胜.激发朗读兴趣,培养说话能力[J].课外语文(下),2015(01).
[3]赵华山.小学语文,重在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0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之重要。那么如何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又何为兴趣呢?兴趣是指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索某种事理并与积极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认识倾向,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対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进取的、主动的、热烈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対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结合兴趣自身的特点,我做了以下研究: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通过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年龄偏小,好玩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大都喜欢玩游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因为在教学开始前,学生普遍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氛围中,比较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到课堂,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
三、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主要采取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并将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和排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协作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采取合作探究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课文的学习是语文课的常规教学内容,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应用到课文学习中,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成效,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并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言论交流凝结出最佳答案,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强化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构建积极互动语文课堂。不仅课文学习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写作学习采用这种模式同样可以收获显著的成效,学生将写作心得与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生整体写作水平。
四、积极引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能产生深刻的变革。多媒体技术集合了声音、文字、视频、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对于提升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毋庸置疑。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他们在学习事物过程中,主要依靠直接的形象进行理解。而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满足学生这种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单调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知识。例如在讲王冕“墨梅”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的学习氛围,然后教师利用这个情景介绍诗篇的写作背景,然后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将墨梅的画面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墨梅顽强的性格以及不凡的精神品质,通过借物抒情模式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志趣和情操,通过多媒体表达诗篇的精神内涵,比教师单纯的在课堂讲解的效率要高出很多,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应用的度,把握好应用的范围,避免应用多媒体过多而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而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五、应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他们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很希望自己被肯定。在学习中,小学生很难保持长久的学习姿态,因为小学生贪玩好动,如果长期做一件事情,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失去兴趣。但是,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提高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度,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要利用教学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了肯定。教师要改善评价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全班表扬他们,让他们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比如,在朗诵课上,某位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朗诵课文“桂林山水”时非常有感情,教师马上表扬道:“哇!你的朗诵都可以作为示范了!”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犯了错误,教师不要去批评学生,而要换一种思路鼓励学生:“虽然你这次没有完全答对,但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往往这种鼓励性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让语文教育教学课堂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星彤.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09).
[2]聶贞胜.激发朗读兴趣,培养说话能力[J].课外语文(下),2015(01).
[3]赵华山.小学语文,重在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