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刍议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赖立珠

【机构】 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能力培养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主要目的就是阅读英语文献。高考中大量的阅读理解也要求我们重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本文结合高中英语课堂实践,尝试从激发兴趣、夯实基础、指导方法、培养习惯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本文对于提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激发兴趣;夯实基础;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虽然当前很多人提倡加强英语口语教学,推动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但总是收效甚微。除了语言天赋较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很难到达应用英语进行流利表达的要求。阅读理解方面却不一样,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学生对于英文材料的阅读能力可以迅速得以提升。由于其突出的有效性,英语阅读已经成为我国英语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手段。因此,要让英语学习更加有效,可以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突破口。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呢?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激发阅读兴趣、夯实阅读基础、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四个方面来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训练。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每个人都会对感兴趣的活动优先参与并调动身心一切的能量进行积极探索。如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呢?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已经学习了六七年的英语了。他们都有一些语感积累。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真的不会英语,而是被记了忘,忘了记的单词吓怕了,被绕晕的众多语法规则吓怕了,被英语一次次考试吓怕了。人是情绪化的产物。不良的情绪会打击人的积极性。而良好的情绪则会促进人的学习效率。树立信心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学习英语“So easy!”,只是“A piece of cake!”这方面,英语教师要带头示范,我经常把英语表达挂在嘴边,经常“Blurt out”一些英语单词、句子。学生也就跟着模仿,慢慢就会对英语有信心了。我让大家购买一套《书虫》,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不要一下子就读高中版的,这样从易到难,就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信心。而《书虫》中那些充满乐趣的内容让学生欲罢不能,通过不断的阅读,他们对此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就像那毛毛虫,最终破茧而出,振翅欲飞,成为美丽的蝴蝶!
  二、夯实阅读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阅读基础是学习的根。万丈高楼平地起,阅读也不例外。如何夯实学生的英语阅读基础呢?
  1. 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词汇就是英语大厦的一砖一瓦。没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要推进阅读是不可能的。英语词汇量比较大,但构词有一定的规律。如利用前缀、后缀进行词性转换;也有利用前缀、后缀构成新词的,如利用前缀un、im或者后缀less表示否定;还有两个词语构成复合词的,如handsome等等。有些词语还要掌握其发音规律,如interesting,很多同学无法根据发音写对单词,原因是第四个字母e是不发音的。掌握这些构词与发音规律,有利于减轻记忆的量,优化学习效果。
  2.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
  现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口语中心论的影响,语法越来越不受重视。其实,英语学习固然离不开语感熏陶,但也要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否则,就会出现“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这样的中式表达。而且,离开了语法知识,英语阅读很难进行下去。
  3.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语言是认识世界的窗口,一种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因此,英语阅读离不开对西方欧美文化背景的了解,离不开对其风土人情的学习。在语言交流中,大到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认识差异,小到日常聊天、问候,都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只有了解了西方文化背景,拥有宽广的知识与视野,才能读懂各类英语文献。
  三、指导阅读方法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一对,事半功倍!英语阅读理解中也要注意阅读方法指导,才能事半功倍。
  1.整体把握文本信息
  过去教学中,我们喜欢把一篇文章掰开,分析其中的句子语法,或者讲解语言知识点。这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中把主要精力关注到细节上,缺乏对文本整体信息的把握能力。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达不到阅读的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信息,提高他们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关注文本的开头、结尾可以了解文本的整体信息,因为开头会有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尾会有对整篇文章的一个归纳总结。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文本的开头结尾。
  2.掌握各种阅读策略
  对于英语阅读,相当多的同学会采取逐个单词或者逐个句子的阅读方法。其实,阅读只是一个信息的获取过程。没有必要把所有精力平均分配在整篇文章中。我倡导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采用“先题后文”的阅读策略。表面上看,改变的是阅读材料的顺序,实际上却提高了阅读获取信息的效率。因为先读题,对于需要的信息就会更敏感,容易通过略读、跳读、浏览等快速寻找到对应信息。而先读文本再解题,则容易分散学生有限的注意力,达不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3.寻找文本中心句
  这其实也就是整体把握文本信息要求的具体化。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每一段落都是这一整体的一个脉络。每个段落都要表达一个中心主题,这个中心主题是通过中心句来体现的。一段文本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开头部分,但也有段尾归纳总结的。还有少部分是在段落中间的。一般来说,最重要的信息放段落首句,我们称为“首句”原则。这对读者熟悉的文本尤其如此,通过首句中心,有利于读者形成通篇文章的框架结构,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4.思维参与判断推理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因此,在整体把握文本信息后,要对文本的意图提出一些问题,通过思维参与解答这些疑问,判断推理出文本的写作意图。这样,我们就可以透过表面的文字看到作者深层次的意图,知道他想要阐述什么,表达什么观点,持有什么态度等。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可以在高一学段先示范性的给学生预习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阅读思考。养成习惯后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思考。思维参与阅读过程,能有效推动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更高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和果敢的推理能力。
  四、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就是要不断纠正原来形成的不良阅读习惯。
  如,有的学生阅读时总是要读出声音,或者头脑中有声音,总是忍不住就嘴型出来,形成“唇读”;有的学生要用手或者笔指着单词逐个读出,称为“指读”;或者一碰到陌生单词就停下来查阅词典,导致“断读”。这些不良阅读习惯破坏了对整体意义的把握,导致阅读思维不连贯,必须通过长期的矫正加以克服。
  有了兴趣、基础、方法、习惯做保障,学生就能持之以恒,不断扩大阅读量。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