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小学数学课堂概念教学的策略

【作者】 郑发琳

【机构】 巫溪县环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学生们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开始,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可以说它是小学数学体系的支架,只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概念后,才能开始数学思维,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要根据不同的概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策略
  众所周知,小学教学中的概念很多。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总离不开对数学概念的认识、理解、巩固与运用。同时由于数学概念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认识又是以具体思维为主要特征,在理解掌握数学概念上就有一定难度。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客观规律,本文笔者根据教学实际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念数学。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类比能力,建立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首先必须强化直观教学环节。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在直观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这一规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照先形象后抽象的原则。概念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时,必须让学生清楚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而要让学生掌握质数与合数的特点,必须复习以前学过的约数概念。在学生对约数的概念明晰后,笔者引入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在引入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具体的实例出发,不能只强调概念笼统叙述。例如我出示了1、4、3、7、5、13等数字,让学生讨论观察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找出每个数的约数,让学生根据约数的多少给数字归类。这样,学生从观察到讨论,很容易观察到质数与合数的特点,加深了对质数与合数概念的理解。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我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做实验,让学生将圆柱内的沙子倒入圆锥内,一共可以倒几次?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操作,来加深圆锥体积概念的理解。
  二、进行概念形成的演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概念的学习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概念的教学要符合数学概念的规律和特点,并且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有限、生活经验较少,在概念的教学当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缺陷,按照“现象感知——表象演示——概念、符号”来进行。在小学数学大纲当中,具有描述式和定义式的两种建立概念的方式。要在遵循这两种方式的基础上,掌握几个具体的原则:(1)对于概念当中的一些重点的词的运用,要进行深刻的解析,不能够含糊不清,导致概念的模糊。诸如“上升了”、“上升到”、”降低了”和“降低到”……是有很大的区别的。(2)对概念当中的抽象词进行具有的描述,尽量地引入生活当中可以感知的材料来进行具体的转化。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不妨拿一个蛋糕来为学生演示分数的概念形成。而一些图形的概念学习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图形的位置、形状等等来拓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3)能够根据概念的属性和本质,对概念进行不同侧面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概念。(4)正反两个方面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概念的本质含义。通过这些不同方式,对概念的演示,学生能够发现概念学习的多样性,进而能够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三、开展游戏教学,深化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学生酷爱的游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游戏强化,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玩中学,增长才干,增长智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把新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外延,把刚获得的新概念同头脑中已有的其他概念区别、联系起来。像这样的关系还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在对除法算式中6、3、2分别表示的意义的区分中,学生进一步建立起来“除法”与“倍”的联系与区别。这种认知方式不仅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主要方式,小学高年级学生也要通过概念的形成方式来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学生头脑中的概念不断增多,到小学中年纪以后概念同化就会逐渐成为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是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这决不意味着这两种方式是彼此独立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一面大量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获得抽取概念本质属性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由通过定义更深刻地揭示所学概念的属性,以及加深内涵的理解。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有利于解释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更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概念背后的丰富实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五、鼓励学生敢于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属于一门基本的学科,而且数学知识中蕴含着的诸多几何概念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单纯的概念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因此,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将数学知识中一些几何概念、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敢于想象、敢于创造,利用这些优化小学几何概念的教学,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说在学习“圆”这一节课程之后,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这样一个操作,找找身边的圆,并根据教师给出的要求,根据桌子上的钉子、线、铅笔、尺子等材料,画一画圆。学生通过想象,分析,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圆,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使用教师给出的要求动手操作进行画圆。如果有的小学生已经想到了使用类似圆规的方法进行画圆,让小学生说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小学生尽量发挥其想象力,并且敢于动手、敢于创造,使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的能力,以及利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邵光华、章建跃.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3(07).
  [2]胡福海.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6).
  [3]郑小龙,周国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