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遇见微童话,破解三年级习作入门难题
【作者】 闫秀洁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文化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年级,学生刚刚迈入习作的门槛,而习作的要求又比低年级写话高出一个层次,于是很多学生面对习作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易产生“害怕习作、逃避习作”等不良情绪。因此,激发习作兴趣是有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突破口。
教学中,我不断寻求着破解三年级习作教学难题的路径,我发现,微童话对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具有很多优势:微童话契合学生爱幻想的天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微童话能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发展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童话写作门槛低,而且比写一般记叙文更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于是,我在微童话与习作教学之间搭起一架梯子,引领三年级学生听童话、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把学生引上爱听、爱读、爱说、爱写之路,使学生达到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一、读为先导,多管齐下。
教师读童话,情动辞发:开设班级“童话时光”,每天给学生读一段童话故事。首先,读童话时语言要生动活泼、饱含情感,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
学生读童话,积累语言:在将学生引入童话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读,让学生动口、动眼、动脑,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思考,将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体会童话的语言美,如,读出《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狡猾,读出《狼和小羊》中大灰狼的凶狠,读出《蘑菇该奖给谁》中小白兔的活泼。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言语实践,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家长读童话,亲情流淌:鼓励家长安排“睡前童话时光”,每晚为孩子读一段童话,并和孩子互动交流,分享读后的感受,交流读中的困惑,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形成“童话时光”统一战线联盟。
二、由读到说,厚积薄发。
在听老师和父母读了大量童话的基础上厚积而薄发,引导学生由听到说,由读到说,再由说到写,以说微童话为纽带,把听说读写连接起来。
续编童话。第一种方式是,读完一个童话,根据故事的结尾创设情境,让学生续编童话。如,《狼和小羊》的结尾是“狼不想再争辩了,它气冲冲地向小羊扑去......”——狼向小羊扑去,扑着小羊了吗?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学生想象五花八门,但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另一种方式是,只讲完故事的开头,先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学生想象的闸门一旦打开,故事的洪流就会一泻千里。
看图编童话。主要采取根据单幅图编故事,根据多幅图编故事,根据半幅图编故事等形式。在学生看图说童话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图上内容,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图上没有的内容,鼓励学生说话要完整,通顺。
玩游戏编童话。游戏是孩子的最爱,他们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发现自我,学会交往。根据游戏编故事,学生兴趣倍增,乐此不疲,编出来的童话个个天马行空、想象奇丽。如,摆玩具说童话,搭积木说童话、折纸说童话等。
观察实物编童话。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赋予物品以人的性格特点,创编出有趣的童话。天上的云朵,地上的蚂蚁,学校的花园,家里的餐具都是萌发童话的沃土。
三、由说到写,水到渠成。
经过大量地读童话,充分地说童话,再让学生来写童话就简单多了。由说到写是训练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需要经过四个阶段的训练:
写通顺。告诉学生习作和说话是一致的,怎样说就怎样写,要写通顺,当学生出现记“流水帐”的现象,也不过于苛责。
写具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根据人和事物具体形态进行细致描述,如,观察对象的形状,色彩,大小,多少,软硬,快慢,喜怒以及发展变化等。
写条理。为了训练有条理地写,要求学生在动笔前,把要写的内容尽可能具体地说出来,让老师给予指导,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补充,然后再写。
写出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告诉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迎合他人,不说假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四、开展活动,快乐分享。
以微童话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举办微童话故事会,举行微童话创编大赛,制作微童话手抄报,自编自演童话剧等,努力让大多数学生参加,学生们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展示了学习成果,永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当三年级学生遇见微童话,就会遇见美好,遇见更好的自己——
童心烂漫,微童话引领习作教学,学生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会得到很好地呵护。创编微童话,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对习作充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爱上写微童话,自然也会爱上习作。
遇上微童话,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入门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微童话写作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把笔头写顺,把思路写活,进而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中,我不断寻求着破解三年级习作教学难题的路径,我发现,微童话对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具有很多优势:微童话契合学生爱幻想的天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微童话能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发展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童话写作门槛低,而且比写一般记叙文更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于是,我在微童话与习作教学之间搭起一架梯子,引领三年级学生听童话、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把学生引上爱听、爱读、爱说、爱写之路,使学生达到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一、读为先导,多管齐下。
教师读童话,情动辞发:开设班级“童话时光”,每天给学生读一段童话故事。首先,读童话时语言要生动活泼、饱含情感,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
学生读童话,积累语言:在将学生引入童话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读,让学生动口、动眼、动脑,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思考,将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体会童话的语言美,如,读出《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狡猾,读出《狼和小羊》中大灰狼的凶狠,读出《蘑菇该奖给谁》中小白兔的活泼。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言语实践,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家长读童话,亲情流淌:鼓励家长安排“睡前童话时光”,每晚为孩子读一段童话,并和孩子互动交流,分享读后的感受,交流读中的困惑,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形成“童话时光”统一战线联盟。
二、由读到说,厚积薄发。
在听老师和父母读了大量童话的基础上厚积而薄发,引导学生由听到说,由读到说,再由说到写,以说微童话为纽带,把听说读写连接起来。
续编童话。第一种方式是,读完一个童话,根据故事的结尾创设情境,让学生续编童话。如,《狼和小羊》的结尾是“狼不想再争辩了,它气冲冲地向小羊扑去......”——狼向小羊扑去,扑着小羊了吗?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学生想象五花八门,但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另一种方式是,只讲完故事的开头,先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然后让学生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学生想象的闸门一旦打开,故事的洪流就会一泻千里。
看图编童话。主要采取根据单幅图编故事,根据多幅图编故事,根据半幅图编故事等形式。在学生看图说童话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图上内容,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图上没有的内容,鼓励学生说话要完整,通顺。
玩游戏编童话。游戏是孩子的最爱,他们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发现自我,学会交往。根据游戏编故事,学生兴趣倍增,乐此不疲,编出来的童话个个天马行空、想象奇丽。如,摆玩具说童话,搭积木说童话、折纸说童话等。
观察实物编童话。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赋予物品以人的性格特点,创编出有趣的童话。天上的云朵,地上的蚂蚁,学校的花园,家里的餐具都是萌发童话的沃土。
三、由说到写,水到渠成。
经过大量地读童话,充分地说童话,再让学生来写童话就简单多了。由说到写是训练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需要经过四个阶段的训练:
写通顺。告诉学生习作和说话是一致的,怎样说就怎样写,要写通顺,当学生出现记“流水帐”的现象,也不过于苛责。
写具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根据人和事物具体形态进行细致描述,如,观察对象的形状,色彩,大小,多少,软硬,快慢,喜怒以及发展变化等。
写条理。为了训练有条理地写,要求学生在动笔前,把要写的内容尽可能具体地说出来,让老师给予指导,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补充,然后再写。
写出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告诉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迎合他人,不说假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四、开展活动,快乐分享。
以微童话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举办微童话故事会,举行微童话创编大赛,制作微童话手抄报,自编自演童话剧等,努力让大多数学生参加,学生们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展示了学习成果,永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当三年级学生遇见微童话,就会遇见美好,遇见更好的自己——
童心烂漫,微童话引领习作教学,学生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会得到很好地呵护。创编微童话,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对习作充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爱上写微童话,自然也会爱上习作。
遇上微童话,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入门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微童话写作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把笔头写顺,把思路写活,进而逐步提高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