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 杨镇凤

【机构】 广西博白县水鸣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这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本文探索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化学实验 创新思维 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坚持创新。青少年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化学是以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激发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以下对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初步探讨。
  一、培养兴趣,营造创新环境
  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就是好奇心,既对新奇事物或未知领域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在绪言课上,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实验来代替枯燥的照本宣科,如烧不坏的棉手帕、水火相容、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等等兴趣小实验,很多学生爱上化学就是因为化学实验。
  二、演示实验,优化学生创新思维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简捷而生动,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有效手段。学生在观察实验和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的探究始终处于思维状态。如在学习“分子性质”时,一开始教师可以一个疑团:指着一杯无色液体(无色酚酞试液)说“我不添加任何东西,可以让这杯无色液体变成红色”。学生都表示怀疑,感到疑惑,迫切想知道结果和原因,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紧接着,教师演示实验:将手中的装有无色酚酞试液的小烧杯和一个盛有浓氨水的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住。几分钟后,烧杯中的无色液体变红了。通过观察实验,学生的疑惑解决了,但同时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无色的液体为什么会变红呢?”此时教师及时提出:“渴望探究其中原由,就学习分子的相关知识”。如此,一个小实验,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启发其创造思维。
  在演示实验前,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在学生的心里营造一种急于解决问题但用已学过的知识有无法解决的气氛,从而使学生自主产生探究的欲望,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记忆最深刻。如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节,可提问:“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学生们会很干脆地回答:“不会!”再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它们都是盐,而盐是酸和碱中和的物质。”紧接着,教师就演示:分别在盛有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实验演示出无色液体变成红色,这出乎意料的现象使学生惊奇不已,疑团顿生,激发了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教师及时追问:“能不能用酸碱指示剂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这一出其不意的提问又在学生的脑海里再投入一颗石子,激起了创新思维的浪花,诱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拓展了学生思维。
  三、倡导质疑,促进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要引导学生质疑,力求使学习处于质疑、释疑和生疑的循环往复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许多知识,同时也是问题的源头:依照实验原理质疑,围绕实验原理质疑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规律,突破学习难点;改变实验条件质疑,同一实验,在不同的条件下常常会呈现出不同的现象及结论,因此质疑实验条件,不仅延伸了思维广度,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了创新思维;围绕实验装置质疑,引导学生理性质疑装置,挖掘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从而使实验更加完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热情;根据实验操作质疑,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重要因素,而问难操作步骤,能使学生清楚实验流程、遵守操作规范、把握操作技巧、领会科学知识,同时促进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释疑解惑,深化思维;抓住实验现象质疑,观察实验过程中,一些异常的、实际与理论不一致的现象可以直接引起质疑,而同一实验的不同现象和不同实验中的相似现象都能引起学生惊奇不解,这正是启迪思维、看清本质的最佳时机;针对实验结果质疑,鼓励学生对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实验大胆质疑、分析原因,从而完善实验方案,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
  可见,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要以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善于利用追因求果、逆向思维、联想类比等方法引领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质疑,使新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人为的实质性联系,让学生通过各种策略活跃思维,获得新知识。
  四、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实验设计是实验能力中最具有创造性的一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对发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思维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在学习了“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实验后,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溶液是中性的,对吗?”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问题一出,学生情绪高涨,讨论热烈,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a.反应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是中性的;b.反应中盐酸过量,反应后的液体是酸性的;c.反应中氢氧化钠过量,反应后的液体是碱性的。同时设计了方案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思维成果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很可行性。学生在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的过程中,经历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论证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提高知识的综合能力、思维的统摄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性思维。
  时代呼唤创新,化学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在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1999.
  [2]陶建国.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商业经济.2009(12):128-129.
  [3]李进.化学实验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00-102.
  [4]王增昌,王敏勤.培养艺术[M].中同林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