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幼儿劳动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作者】 王敏仙

【机构】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师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劳动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劳动能使儿童的机体得到锻炼,从而改善机体的各个生理过程,如呼吸、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劳动也是一种学习。孩子在劳动中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劳动还能转变幼儿的思想观念,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感和品格。
  人们历来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德国有一项法规,要求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联合国也要求各国重视劳动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我国则把劳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规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刷餐具、做简单饭菜等家务劳动。”另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还开设了劳动课。
  然而,目前我们的孩子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劳动的观念较为淡薄。为此,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着重培养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家长在自己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的同时,应教育孩子懂得,劳动的果实来之不易。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得可耻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劳动,不仅用脑来劳动,而且要动手。因此,不能轻视体力劳动。让孩子在与父母共同承担家务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
  二、让幼儿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劳动习惯
  1.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应要求和指导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如叠被、钉扣子、整理书包等。孩子开始做这些事情时,难免不像样,家长不能讥笑讽刺,更不能责骂,否则就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从而诱发厌恶劳动的心理。当孩子的劳动有不足时,家长应首先肯定孩子,然后耐心亲切指出其差错的原因,并当面示范,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方法。
  2.教育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家长应及时安排孩子做一些适合其能力的家务劳动。如吃饭时排筷子、端饭菜、洗碗、扫地倒垃圾、购物等。不论事情的大小轻重,每一件家务事尽可能都让孩子参与,每一件家务事都让孩子试一试。这样,孩子不但会提高做家务事的动手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会逐步增强家庭责任感——我是家庭的一员,家庭中的事我有责任承担。
  3.教育孩子集体的事情抢着做。家长应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劳动,如打扫教室校园、植树种花以及各种社会公益服务劳动。这是培养孩子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家长首先要纠正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多做集体的事是吃亏的。家长应该懂得这样道理:你的孩子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得多,得到集体和社会的回报也会多,因为一个人在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