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林 青
【机构】 河北省安国市庞各庄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教学,发展学生兴趣;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 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兴趣使人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方法研究所谓“愉悦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各种愉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师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与学任务的一种方法。在化学教学中采用愉悦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学习起来才能乐此不疲。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愉悦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浅谈一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我先展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同时巧妙的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猜疑”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最后,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这节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好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加强实验教学,发展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化学课上最让学生兴奋的是实验,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考,使学生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从而探索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老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
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例如讲到初中化学“缓慢氧化和自燃”时,不是先讲概念,而是设计一个非常有趣的演示实验:将滤纸浸到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然后把滤纸挂起晾干,不到半分钟,就会看到滤纸先冒白烟,最后发火燃烧。不用火点燃,滤纸为什么能够燃烧呢?这个实验引起同学们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此时水到渠成,要解开这个谜,答案就在课本的某页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打开课本,比平时百倍认真地看着,之后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最终找到了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一种强烈的印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是一辈子也不能忘怀的。在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就记住了所学的知识,这比起老师硬性要学生枯燥无味地死背概念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在教学中,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应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实验。例如讲到燃烧的条件时,除了演示课本中安排实验外,我还作了一些改进,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却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对于这个闻所未闻的事情学生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个个屏住呼吸、睁大着眼睛看我的操作(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当水中出现的点点的火光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哇,太神奇了!”“真不可思议!”……。这一补充实验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之后在高涨的热情和愉悦的气氛中很轻松就掌握了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总之,化学很多内容都可以以实验演示情境,创设“愉快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兴奋、惊奇的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无论怎么说化学原理和计算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幻灯片、多媒体把学过在知识编成题目,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抗,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关键词:化学教学 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兴趣使人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方法研究所谓“愉悦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各种愉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师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与学任务的一种方法。在化学教学中采用愉悦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学习起来才能乐此不疲。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愉悦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浅谈一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我先展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同时巧妙的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猜疑”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最后,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这节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好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加强实验教学,发展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化学课上最让学生兴奋的是实验,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考,使学生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从而探索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老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
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例如讲到初中化学“缓慢氧化和自燃”时,不是先讲概念,而是设计一个非常有趣的演示实验:将滤纸浸到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然后把滤纸挂起晾干,不到半分钟,就会看到滤纸先冒白烟,最后发火燃烧。不用火点燃,滤纸为什么能够燃烧呢?这个实验引起同学们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此时水到渠成,要解开这个谜,答案就在课本的某页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打开课本,比平时百倍认真地看着,之后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最终找到了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一种强烈的印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是一辈子也不能忘怀的。在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就记住了所学的知识,这比起老师硬性要学生枯燥无味地死背概念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在教学中,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应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实验。例如讲到燃烧的条件时,除了演示课本中安排实验外,我还作了一些改进,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却有一种方法可以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对于这个闻所未闻的事情学生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个个屏住呼吸、睁大着眼睛看我的操作(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当水中出现的点点的火光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哇,太神奇了!”“真不可思议!”……。这一补充实验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之后在高涨的热情和愉悦的气氛中很轻松就掌握了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总之,化学很多内容都可以以实验演示情境,创设“愉快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兴奋、惊奇的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无论怎么说化学原理和计算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幻灯片、多媒体把学过在知识编成题目,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抗,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