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初探

【作者】 古明秋

【机构】 四川省甘洛县甘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明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提高文化品味。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是中学生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之一,在语文素质结构中和能力结构中,阅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构成基础。为了全面了解高一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笔者先后作过两次调查。
  2012年9月,在高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课外书籍的阅读方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阅读人数最高,占40%;《红楼梦》次之,占20%。励志类著作也颇受欢迎,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的阅读人数都在11人次以上。
  (二)在报刊杂志的阅读方面:有10%的同学表示无阅读报刊杂志的习惯;《读者》位居榜首,占40%,其次为《青年文摘》《知音漫客》,分别占19%、15%——学生的阅读品位挺高,多喜欢文摘类杂志;报刊方面,《四川日报》、《凉山日报》、《中学生学习报》、《文摘周报》的阅读面较大,体现出学生对本地区时事动态的关心。
  2012年10月份的第一周,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级布置了一篇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话题的作文。通过对作文的分析,我们又可以发现这么几个特点:
  (一)校园小说及青春伤痕小说颇受同学们的喜欢,如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夏至未至》,饶雪漫的《校服的裙摆》、《左耳》等。学生作文中的两段话道出了他们对这类小说的阅读心理,“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怀着一些对爱情与友情的幻想,对于这两样东西,我们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有时候无处诉说,便选项择了青春小说。因为从中我们也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身边人的影子”。“《左耳》让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朋友,看到了生活……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去看清高中生活所有的一切,懂得自己在做什么。《左耳》诠释了高中生的所思所想,高中生的叛逆。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自己,希望自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他(她),他们希望做自己。”
  (二)学生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阅读往往都有外来的诱因,主要是来自老师、家庭和同学的影响。一个同学描述了自己小时候被妈妈讲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迷住了,于是产生阅读的欲望,便在《红楼梦》中寻找“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文字,后来逐渐迷上了《红楼梦》;有的同学表示,初中读《水浒》的时候,由于不懂文言文,兴趣大减;但看到班上同学眉飞色舞地描述《水浒》中的精彩情节,被再一次点燃了阅读的激情;电视剧催生了阅读欲,有一个同学表示,自己看了《红楼梦》的电视剧,被“枉凝眉”那首曲子迷住,从而开始和《红楼梦》进行文本接触。
  (三)对于文学名著,许多同学都有反复阅读的过程,并且认识到“好书不厌百回读”、“书常读常新”的阅读规律。有一位同学如此描述三次阅读《格列弗游记》的心理体验:第一次读这本小说,感觉像在看童话故事;第二次读它,领会到主人公勇于探索的冒险精神和有勇有谋的形象;第三次读它时,方明白作者用异化的形象来讽刺当时英国的黑暗丑陋的社会现实。
  从这两次调查和写作的情况来看,现在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像外界描述的那样糟糕。大部分同学的阅读品味较高,特别是一部分同学能够反复地阅读一本经典著作,并为此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