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思考题的解题策略

【作者】 胡绍华 王长琼

【机构】 重庆市巫溪县白鹿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习现状分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生最重要的影响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习的质量,把消耗降到最低,优化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即使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学好数学的愿望,学不好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本文着重对小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教给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小学生从数学学习的苦海中挣扎出来。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师还是相信题海战术,经常告诫学生:要想数学好就要多做题,这里的多做是没有上线的,因此,学生上课在做题,下课在做题,放学回家还在做题,做的题再多也未必见多识广,只是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负担。通过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我从思考题的教学策略,计算题的教学策略,图形题的教学策略以及概念的教学策略加以探究,形成四个完整的板块。先呈献给大家的是思考题的解题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摘 要: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和补充的思考题,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它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而学生在解答时感到棘手。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尝试过遵循规律,逐步排除,假设探求,寻求对应等策略,供大家分享。
  关键词:思考题 解题策略 分享
  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思考题数量并不是很多,教材中一共有100余道,平均每一册有14来题。每个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都不尽相同:有的是放在一堂课的末尾,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的是教师一言堂,纯粹的注入,根本不相信学生的能量;还有的干脆忽略,把思考题人为的从教材中抹掉……
  思考题是有相当难度的,大考小考一般不涉及。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思考题应该是数学教材中“营养最丰富的食物,”弃之多可惜。我的做法是先对这一册的思考题进行一个梳理,弄清其和课本中哪些知识点有具体的联系,蕴含着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具有何种独到的解题方式方法。然后集中布置相关联的题目回家预习,同时提示要用到哪种解题策略。只要策略恰当,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将会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解答思考题最常用的几种解题策略。
  一、遵循规律的策略
  有些思考题貌似神秘,茫然间难以下手,但只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找出一般规律,就会柳暗花明。例1.用0, 3, 4, 5, 6,8组成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积最大的算式。(实验教材第七册57页,数字稍加改动)
  这道题若盲目拼凑,不但费时费力,也不易得出正确答案。在解题时可引导学生先退回来研究与例题相类似,但计算较容易的特殊情形。如:“用1、2、3、4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排列?”要使两个因数的乘积最大,显然较大的数应填在十位上,这样得到41×32和42×31两种可能性。通过 计算可知:41×32=1312,42×31=1302,41和32的乘积较大,符合条件。经过比较发现:41-32<42-31, 引导学生概括出解题规律:(1 )较大的数应填在最高位;(2)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搭配写,较小的数总在较大的数后面;(3)所组成的两个数的差应最小(其实是较小数与较大数搭配着写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再回过头来解答原题就较为容易:把6个数字分为三组,8和6为较大数,应填在两个因数的百位上;4和5为中间数组,填在两个因数的十位上;0和3为较小数,应填在两个因数的个位上。采用小数与大数搭配的方法,使所组成的两个数的差最小,从而得到“653 ×840”的乘积最大。
  二、逐步排除的策略
  这是在小学毕业综合复习中遇到的一道图形题,新颖有趣,极富挑战性。题目如下:例2. 把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涂上橙、青、红、黄、蓝、绿六种不同的颜色并画上朵数不等的花。现将上述大小一致、着色、着花完全相同的四个正方体在桌面上拼成一行,与桌面相贴的四个面上共有多少朵花?与桌面相贴的究竟是哪四个面,无法直观感知,但我们可以用排除法确定上面的橙、青、红、黄不与哪个面相对。首先,通过观察发现红不与黄、橙、绿、青相对,只有一种可能,它与蓝相对;其次,橙不与黄、绿相对,也不与红、蓝相对,那就肯定与青相对;剩下的绿和黄是面对面,与桌面相贴的四个面,分别是橙、青、红、黄的对面青、橙、蓝、绿。接下来只要对照表格找到这四个面上花的朵数,答案就浮出了水面。所以与桌面相贴的四个面上共有5+2+6+4=17﹙朵﹚
  三、假设探求的策略
  对一些思考题可先做一个假设,然后根据题意和假设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调整,推出正确的答案。例3.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十册114页鸡兔同笼﹚ 假设让鸡抬起一只脚,兔抬起两只脚,还有26÷2=13只脚。这时每只鸡一只脚,每只兔两只脚,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这时脚的总数与头的总数的差13-8=5,就是兔的只数。这种假设法解题方便快捷,但很受局限,他只适合鸡兔同笼中的特殊情况,不适合下面这种类型:王伯伯要运送2000支玻璃杯,安全运到运费0.05元,打碎一支倒赔 0.03元,最后王伯伯得到96元。问王伯伯打碎了几只玻璃杯?
  根据题意,安全运到一支得0.05元,打碎一支不但得不到0.05元,反而赔偿0.03元,即失去0.05+0.03=0.08元。现假设王伯伯20 00支都安全运到,他应得0.05×2000=100元, 而实际上他只得了96元, 少了100-96=4元。由于4÷﹙0.05+0.03﹚=50﹙包含除﹚,说明王伯伯不小心打碎了50支玻璃杯。
  四、寻求对应的策略
  比的应用中数量之间均存在着对应关系,只要找到一 一对应关系,就可以寻求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4.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数加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十册48页星号题)
  两位数是由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组成的。十位上的数加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我们获得的信息是: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少2(或者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多2),由十位数字︰个位数字﹦2︰3得知,十位数字比个位少3-2=1份,所以1份对应着已知条件2,要求几份就用2 乘几就可以啦,十位数字为2×2=4,个位数字2×3=6,这个两位数是46。比的应用中另外两种类型又是怎样一 一对应的呢? 如: 六年级三个班植树150棵,他们植树棵数的比是5∶6∶4,三个班分别植树多少棵?一﹑二﹑三班分别对应着15份中5份、6份、4份,每个班植树的棵树就是求对应的几分之几。把上题改成:六年级一班植树150棵,他们植树棵数的比是5∶6∶4,其余两个班分别植树多少棵?这时150对应的不再是15份而是一班植树的份数5,用150÷5=50求出每份是多少,接下来就可以求出二班的6份和一班的4份分别是多少。
  思考题的解题策略远不止这些,譬如等分探求、列表求解、列举分析、逆向思考、转化变形……许多方法互相渗透,交织在一起,为解答思考题搭建了一条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让学生有章可循,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一法到手,旗开得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的55个细节》;
  2. 小学数学课本各册;
  3.《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谈》;
  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
  5.《深思则远 善思则优》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随笔 作者 郭祖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