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多媒体教育教学

【作者】 封莉霞

【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城区第三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20世纪,人类科技最伟大的成果之——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并被一一引进教育教学,学生的阅读不单是图片、文字,且有大量的视频数据、有声读物、动画。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形象的生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探讨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将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扩充为融图像、声音、文本三者于一体的扩散式授课模式。可以说,它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催化剂,能够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改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良好教学目的。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拓宽见闻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他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小语教学中的主体是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在情境教学中运用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的多媒体,能够促进实现语言文字的形象间接性、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以及儿童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转换与过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创设情境:(1)图画再现情境。(2)音乐渲染情境。(3)语言描述情境。进入情境,陶冶情操;凭借情境,理解词句;运用情境,训练语音;体会情境,指导朗读。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总是教师通过黑板手书,通过口口相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极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所以,教师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往日沉闷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能够及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及,增加教学容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课堂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到这一点,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教师觉得课堂容量达到了一定程度,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小游戏、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问的时候,经常使用一款叫做“幸运大转盘”的软件,电脑随机收取到谁就由谁来回答问题,增加了提问的随机性,学生也丝毫不敢分散精力,使语文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例如,在讲授“草”、“春晓”、“登鹳雀楼”等这几首古诗时,我通常喜欢用大屏幕将古诗的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教学更加直观,涉及到那句诗,也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学生也更易于接受,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具趣味性,更加吸引人。
  三、利用多媒体发展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只有在欢愉舒畅的自由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才敢于去尽情想象。并在想象中展开丰富的联想,扩展自己的思维,从而达到创新。在学习“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中通过司马光在紧急时刻生出智慧,砸破水缸,就出小伙伴就能看出司马光有那中聪明的智慧。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自己在生活遇到哪些事情能够马上想到办法解决,如果碰到一些紧急情况自己会怎么做,发展自己的思维,从而提出创新的办法。在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老师可以放映每个时期黄河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深思变化的后果,同时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黄河治理的一些方法。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展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思维发散到各个地方,各个时空。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拓展教学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
  五、利用多媒体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为了使学生的总结更加完善与全面,在教学内容基本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依次呈现整个的教学过程,通过知识点的重现促使学生在脑中建构出知识框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例如,在教学了课文“落花生”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并通过利用多媒体依次播放课件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大部分学生都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学习的知识用框架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通过落花生的现象与启示,让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现象,并将自己得到的启示以作文的形式写出来。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文中的写作手法,还能给学生的思想以启迪,有助于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而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作用多多,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深入研究,把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优化使用研究透彻,制作最佳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制作技术,把二者能够很好地有机整合,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世同.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的探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5).
  [2] 朱要勇.谈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18).
  [3]纪存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