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性及前置性作业设计
【作者】 尹红春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前置性作业是在生本教育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实现学生先学、先做的重要教学手段,对语文教学来说,其更是一种开展“大阅读”教学的创新途径。前置性作业与过去所提的课前预习相比具有较大的区别,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
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根据新课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所设计的供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的作业。它在传统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浅层的理解,从而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力求做到简单、低入、根本、开放。它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前置性作业设计要坚持目的性
前置性作业从特性上而言,本身是一种灵活、开放、多样的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内容、进度、重难点等关系密切。实际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辅助优势,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与督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前置性作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认知规律,要符合目的性原则,并在最近发展区理念的指导下,以调动学生兴趣、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比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教师对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就要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大致了解,在学生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模仿课文中对变色龙这种动物的描述设计前置性作业的问题,如:“你喜欢哪种动物?请按照课文中的描述思路与方法对个人喜欢的动物进行大致描述,或者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两到三种动物进行完整的形貌、生活习性、特点的全面描述。”这类前置性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提炼课文思路与描述方法,还能让学生积极去寻找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有利于实现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才能真正地参与。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可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小学生身心还没完全发育,正是培养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阶段。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他就能够主动地、轻松地把自己的时间用来完成自己的作业和课后训练。所以作业设计应该要具有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兴趣的功能,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所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情下去完成自己的作业。在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作业大部分以机械、重复地抄写为主,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就要分析每位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新奇或者新颖的作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前置性作业设计要坚持合作性
传统语文作业的内容只局限于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渗透,它虽然能提高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效率,却容易使学生形成狭隘封闭的知识观。新课程语文作业设计要淡化学科间的界限,把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上相关或思考方法相似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布置作业,以打破传统语文作业中形成的单纯的语文知识学习观,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包括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还应该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从而纠正学生片面性单科思维的习惯,促进其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学完“人民大会堂”后,画一幅说明图,并试着根据图示向大家简介人民大会堂的结构布局,收集一些人民大会堂资料。就把美术、历史、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融合于语文学习之中。这样类似的练习,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总之,语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完成语文作业,不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通过作业这个舞台,充分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
四、前置性作业设计要坚持开拓性
前置性作业除了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提升,需要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来完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拓展环节都安排在文本的学习之后,要么是老师的介绍,要么是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前置性作业把这一环节搬到课堂学习之前,让学生去体验除基础知识以外的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拓宽视野,为文本的学习搭建一个更大更宽的舞台。例如“鞋匠的儿子”一课,我设计了这一前置性作业:搜集关于林肯的故事或别人对他的评价,了解林肯的生平。这些资料的拓展,使学生们对林肯有了整体上的认识,这对把握文本中人物的伟大人格起到了促进作用。其实在所有的课文学习之前我们都可以根据文本的需要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例如“长城和运河”一课,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再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庐山的云雾”一课,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描写庐山的诗句,从诗句中去感受庐山的意境;“翻越远方的大山”一课,课前让学生去了解一下刘翔的成长史,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追求与努力能创造奇迹。通过拓展性的前置作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拓宽视野,实现语文学习宽广的外延,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更好地解放他们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新课改环境下,将前置作业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是未来教育的一大趋势。但是,当前教师对前置作业的设计都比较粗糙,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如何合理设计也是教师头疼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前置作业,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需要教师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改进,设计出既能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又能适合学生发展的前置作业是教师们的共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宏.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4(4).
[2]梁乾胤.关于“生本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以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8).
[3]江海.基于生本教育的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J].教育导刊,2014(5).
关键词: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
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根据新课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所设计的供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的作业。它在传统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浅层的理解,从而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力求做到简单、低入、根本、开放。它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前置性作业设计要坚持目的性
前置性作业从特性上而言,本身是一种灵活、开放、多样的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内容、进度、重难点等关系密切。实际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辅助优势,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与督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前置性作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认知规律,要符合目的性原则,并在最近发展区理念的指导下,以调动学生兴趣、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比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教师对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就要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大致了解,在学生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模仿课文中对变色龙这种动物的描述设计前置性作业的问题,如:“你喜欢哪种动物?请按照课文中的描述思路与方法对个人喜欢的动物进行大致描述,或者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两到三种动物进行完整的形貌、生活习性、特点的全面描述。”这类前置性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提炼课文思路与描述方法,还能让学生积极去寻找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有利于实现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才能真正地参与。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可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小学生身心还没完全发育,正是培养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阶段。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他就能够主动地、轻松地把自己的时间用来完成自己的作业和课后训练。所以作业设计应该要具有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兴趣的功能,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所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情下去完成自己的作业。在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作业大部分以机械、重复地抄写为主,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就要分析每位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新奇或者新颖的作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前置性作业设计要坚持合作性
传统语文作业的内容只局限于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渗透,它虽然能提高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效率,却容易使学生形成狭隘封闭的知识观。新课程语文作业设计要淡化学科间的界限,把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上相关或思考方法相似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布置作业,以打破传统语文作业中形成的单纯的语文知识学习观,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包括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还应该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从而纠正学生片面性单科思维的习惯,促进其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学完“人民大会堂”后,画一幅说明图,并试着根据图示向大家简介人民大会堂的结构布局,收集一些人民大会堂资料。就把美术、历史、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融合于语文学习之中。这样类似的练习,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总之,语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完成语文作业,不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通过作业这个舞台,充分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
四、前置性作业设计要坚持开拓性
前置性作业除了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提升,需要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来完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拓展环节都安排在文本的学习之后,要么是老师的介绍,要么是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前置性作业把这一环节搬到课堂学习之前,让学生去体验除基础知识以外的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拓宽视野,为文本的学习搭建一个更大更宽的舞台。例如“鞋匠的儿子”一课,我设计了这一前置性作业:搜集关于林肯的故事或别人对他的评价,了解林肯的生平。这些资料的拓展,使学生们对林肯有了整体上的认识,这对把握文本中人物的伟大人格起到了促进作用。其实在所有的课文学习之前我们都可以根据文本的需要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例如“长城和运河”一课,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再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庐山的云雾”一课,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描写庐山的诗句,从诗句中去感受庐山的意境;“翻越远方的大山”一课,课前让学生去了解一下刘翔的成长史,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追求与努力能创造奇迹。通过拓展性的前置作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拓宽视野,实现语文学习宽广的外延,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更好地解放他们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新课改环境下,将前置作业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是未来教育的一大趋势。但是,当前教师对前置作业的设计都比较粗糙,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如何合理设计也是教师头疼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前置作业,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需要教师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改进,设计出既能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又能适合学生发展的前置作业是教师们的共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宏.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4(4).
[2]梁乾胤.关于“生本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以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8).
[3]江海.基于生本教育的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原则[J].教育导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