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语文学科中学生的多元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 李廷洪

【机构】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乡教育管理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评价存在着重师评,轻自评,排他评;重科学知识,轻实践创新;重共性,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新课程评价则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全面发展,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强调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是多元的,倡导的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学生质与量作出的价值判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表现,提倡多元评价,“无劣评价”。
  一、评价内容和标准
  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关注“三维目标”语文学科学习目标外,还关注学生一般性发展目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指标体系。
  1、道德品质。“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对学生的评价首先应关注的是道德品质的问题。要从学生成长发展的动态过程认真系统考查学生对“五爱”的理解与践行,对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的言行表现,对个人的行为负责和具有的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落实情况,对“八荣与八耻”内容的学习和贯彻力度等。要通过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正确引导学生始终唱响“祖国在我心中”的主旋律,要求学生有国际胸怀和民族精神,把国际眼光和中国灵魂统一起来。
  2、学习能力。新课语文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达到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就要从学习愿望与兴趣、承担学习责任、运用策略提高学习水平、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应用已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究与创新精神等方面逐一考查,综合评价。
  3、交流与合作。语文学科教学要考查学生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多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科学评价。
  4、个性与情感。学科教学要从学生对生活、学习的情感态度、对待挫折与困难的情感态度进行分析评价,着力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在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要积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引导多主体严格按照评价内容和标准进行多元有效评价,把质性和量性结合起来,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切实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全过程,将形成性评价方法和质性的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的改进和激励功能得以体现,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1、成长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袋是学科教学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家长、社会人士等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系统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其主要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要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建立相关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记录学生的行为和每个阶段的反思情况。但是,不要盲目滥用成长记录袋,以免增加学生、家长、教师等工作量,成为负担。
  2、灵活多样的考试评价。语文学科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应积极选择灵活多样、开放动态的测评方式。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要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把自考、试卷、辩论、课题研究与论文、制作作品、特长或任务表演等结合起来,多采用开卷考试,综合考查学生的发展状况。要积极试行提供多次考试机会,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对于考试结果,是公开反馈还是匿名反馈,是完全反馈还是不完全反馈,是群体参照反馈还是个体参照反馈等,都要谨慎考虑,妥当处理。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评价方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参考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特长等,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起来,以免失之偏颇,导致灾难性评价的发生。
  3、赏识激励评价。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出色的。社会、家庭、学校必须重新树立“学生观”和“智力观”,乐于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其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积极使用激励评价。社会、家庭、学校等要用一句入微而深情的关注、一声充满温馨和期待的呼唤、一段恰如其分的赞美等激励性话语,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要利用非语言的行为如表情、精神、手势、姿势等,对学生进行行为性激励评价。如每次学生习作,可从中挑选出有亮点的文章,及时张贴表扬,并以结果的返回时不断激励他们认真完成每一次习作。
  总之,要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发展,必须打破以往评价形式单一化,评价内容狭窄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功能化的评价模式,以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来建构评价的模式,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功能。语文学科教学评价应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洁、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将学生发展优势领域方面的特征向其发展不足的领域迁移,以促进其潜能获得不断的发展,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正确导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