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蒲 涛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为重要。
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注重交流与合作,平衡学生间的差距。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高手”,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可以辅助老师手帮手地指导能力水平稍微低的同学,直到学会为止。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增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可以促使“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高手”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习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高手”在辅导同学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和内化。
课程整合,促进兴趣。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重视与其他基础学科的结合,特别是在实施案例上多与其他学科结合,让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养成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基础学科问题的习惯,最终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其他学科的学习问题。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学科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中。如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学生在写的过程修改、写后修改,教师评析完修改,更有利于养成什么时候有“灵感”什么时候改。改变过去学生写作,单纯是教师的评议,而学生只看分数的状况。而且提倡一篇作文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修改,协作修改的修改模式。教师重在选择典型作文重点改,同时组织学习交流评改效果。这样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Word2000编辑、排版、打印的相关操作,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方便,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更浓了。
借助游戏,提高兴趣。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游戏过程中,不但能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易疲劳,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我经常利用一些具有益智性、趣味性、学习性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富有趣味的游戏中,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争着参与游戏。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起劲,玩得高兴,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指法教学中,单调的指法练习往往令学生久而生厌,为此我让学生玩“青蛙过河”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指法熟练了,没有死记硬背就熟悉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控制键的作用与使用方法。另外,我还把玩游戏作为奖励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当学生提前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经教师检查满意后,就让学生玩一些小游戏,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当然,电脑游戏的选择和活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
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在教学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学校电脑室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确保学校电脑的正常运行及信息技术课的正常开展。除了要解决硬件问题外,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组织竞赛,发展兴趣。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比一比”、“赛一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比如学生在上网搜集相关主题的信息时,我常常设计“看谁搜集得多”、“看谁搜集得快”的教学环节。又如学生在电子小报、幻灯片创作中,进行“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 “最佳合作奖”等的评比活动。特别是“汉字输入”的教学,学生讨厌那枯燥无味的输入,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开展?“输入高手”的评选活动,然后又开展了全校的“输入高高手”评选活动,并给获奖者以小小的奖励。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另外,还可组织学校性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兴趣。
多演示、实践,提高学习兴趣。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为重要。
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注重交流与合作,平衡学生间的差距。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高手”,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可以辅助老师手帮手地指导能力水平稍微低的同学,直到学会为止。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增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可以促使“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高手”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习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高手”在辅导同学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和内化。
课程整合,促进兴趣。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重视与其他基础学科的结合,特别是在实施案例上多与其他学科结合,让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养成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基础学科问题的习惯,最终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其他学科的学习问题。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学科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中。如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学生在写的过程修改、写后修改,教师评析完修改,更有利于养成什么时候有“灵感”什么时候改。改变过去学生写作,单纯是教师的评议,而学生只看分数的状况。而且提倡一篇作文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修改,协作修改的修改模式。教师重在选择典型作文重点改,同时组织学习交流评改效果。这样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Word2000编辑、排版、打印的相关操作,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方便,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更浓了。
借助游戏,提高兴趣。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游戏过程中,不但能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易疲劳,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我经常利用一些具有益智性、趣味性、学习性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富有趣味的游戏中,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争着参与游戏。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起劲,玩得高兴,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指法教学中,单调的指法练习往往令学生久而生厌,为此我让学生玩“青蛙过河”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指法熟练了,没有死记硬背就熟悉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控制键的作用与使用方法。另外,我还把玩游戏作为奖励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当学生提前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经教师检查满意后,就让学生玩一些小游戏,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当然,电脑游戏的选择和活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
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在教学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学校电脑室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确保学校电脑的正常运行及信息技术课的正常开展。除了要解决硬件问题外,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组织竞赛,发展兴趣。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比一比”、“赛一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比如学生在上网搜集相关主题的信息时,我常常设计“看谁搜集得多”、“看谁搜集得快”的教学环节。又如学生在电子小报、幻灯片创作中,进行“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 “最佳合作奖”等的评比活动。特别是“汉字输入”的教学,学生讨厌那枯燥无味的输入,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开展?“输入高手”的评选活动,然后又开展了全校的“输入高高手”评选活动,并给获奖者以小小的奖励。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另外,还可组织学校性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兴趣。
多演示、实践,提高学习兴趣。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