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教师把握课堂的艺术
【作者】 李振涛
【机构】 神木县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艺术,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力求达到的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学境界,这种境界的教学不但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而且还像一个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更能让教师本人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另一方面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从艺术的角度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课堂教学艺术的特点
教学艺术,作为特殊的教学境界,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与一般艺术相比,教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主体、客体、目的、意义均有其自身特点。
(一)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法与众不同
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既有音乐的表现手法,又有绘画的艺术手段,还有建筑、舞蹈等的空间表现力。他还综合了戏剧等表演艺术的动作、表情、姿态、语调。它像是表演,但又是真实发生的场景。
(二)课堂教学艺术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般艺术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课堂教学艺术活动的目的则是更好地改造年轻一代的身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使得课堂教学艺术更为复杂,更具有意义。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任何一种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要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就这个意义来讲,教育当然成为最高级的一种艺术了,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最最基本的形式,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艺术性更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二.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达课堂教学艺术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非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占人的信息交流的60%以上。教学是师生信息交流活动,教学也是如此。可见, 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在教学中学会运用非语言艺术,以优化 教学过程。
(一)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辅助教学语言表达的效果
非语言因素一般不能单独构成意义表达,教学非语言因素伴随辅助于教学语言,语言艺术在非语言艺术的辅助下,可以收到“言语不多道理深”的教学效果。
教学常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具体形象入手,再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机地把表情、动作、姿态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促进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言语内化为认识工具,就比以前更能以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经验的规律表现出来,并加以系统的转换。”内部言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盲语活动,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伴随的一种不出产的言语。教学恰当地运用非语言因素给学生以适时的暗示、启发,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纳入合乎逻辑的轨道,从而促进学生内部言语的快速发展。
三.课堂教学艺术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每个环节,都应该讲究教学艺术。
(一)进课堂的艺术
上课铃响了,如何进课堂?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从容不迫地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室门口,就像演员一样使自己进入角色,集中思想考虑所要讲的课,满怀热情地注视着同学,安详地等待上课铃声,或在教室里轻轻地巡视着。上课铃响了,他以稳健的步伐登上讲台,沉着而又和蔼地环视整个课堂,严肃地观察每一个同学的表情和动作。待同学们坐好,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时,老师才说出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一句话。这样的开场为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二)开讲的艺术
“开讲”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本课特点、自己的特点,反复斟酌,灵活运用。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或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入未知,使学生顺理成章;或启发谈话,步步诱导,使学生积极动脑,并感到轻松愉快;或故事铺叙,运用比兴,使学生兴趣盎然;或设疑布阵,引起悬念,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并积极探索;或晓以新知,提供信息,使学生急于求知;或布置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发现之乐趣。
(三)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必须善于提问。老师提问要有启发性,切中关键处,问在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或容易忽略之处。要善于进行点拨,既要“点出”问题的关键,“拨动”学生的思维,又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拨正思维的方向点,是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点拨,是为了疏导学生思维通路,启发想象,规范思维。提问的态度要亲切和蔼,有鼓动性。
(四)讲课的艺术
讲课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必须全力以赴,把课讲好。要把课讲得深入浅出,有条有理,生动形象。讲课的艺术突出表现在语言艺术上。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生动、准确规范,富有节奏。要能够掌握、正确运用不同的抑扬顿挫语调和高低强弱音调的技能,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量和感人力量。要善于以表情、姿态、手势等作为辅助手段,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听起来如浴春风,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享受。
(五)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必须精心设计以发挥其作用。一手流利、工整、优美的粉笔字,是板书艺术的基础;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能够准确地列出纲要,抓住要点,是板书设计的根本条件。七尺黑板,要有计划地使用,做到布局合理,版面清晰。板书设计要精简,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多一字不写,少一字不行,一节课结束时在黑板能全面反映整节课的思想精髓,备课时就应反复推敲,把板书设计列为教案内容。
(六)结尾的艺术
每台戏剧往往在高潮之后有一个精彩的结尾,给人回味无穷。讲课虽然不是演戏,但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结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结尾方式,因人因课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或归纳全课,提示要点,便于学生小结,加深记忆;或设置疑点,给学生留下悬念,以便思考;或适当练习,使学生当堂巩固;或布置预习,提出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此等等,都需要教师灵活掌握。课堂教学的结尾,切忌为赶进度草率收场,更忌不按时下课,任意拖堂,使学生感到厌倦。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牵涉面广,灵活性强,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艺术不仅取决于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完善的智能结构,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生动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等,而且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法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作不懈努力。
一.课堂教学艺术的特点
教学艺术,作为特殊的教学境界,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与一般艺术相比,教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主体、客体、目的、意义均有其自身特点。
(一)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法与众不同
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既有音乐的表现手法,又有绘画的艺术手段,还有建筑、舞蹈等的空间表现力。他还综合了戏剧等表演艺术的动作、表情、姿态、语调。它像是表演,但又是真实发生的场景。
(二)课堂教学艺术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般艺术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课堂教学艺术活动的目的则是更好地改造年轻一代的身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使得课堂教学艺术更为复杂,更具有意义。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任何一种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要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就这个意义来讲,教育当然成为最高级的一种艺术了,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最最基本的形式,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艺术性更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二.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达课堂教学艺术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非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占人的信息交流的60%以上。教学是师生信息交流活动,教学也是如此。可见, 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在教学中学会运用非语言艺术,以优化 教学过程。
(一)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辅助教学语言表达的效果
非语言因素一般不能单独构成意义表达,教学非语言因素伴随辅助于教学语言,语言艺术在非语言艺术的辅助下,可以收到“言语不多道理深”的教学效果。
教学常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具体形象入手,再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机地把表情、动作、姿态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促进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言语内化为认识工具,就比以前更能以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经验的规律表现出来,并加以系统的转换。”内部言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盲语活动,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伴随的一种不出产的言语。教学恰当地运用非语言因素给学生以适时的暗示、启发,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纳入合乎逻辑的轨道,从而促进学生内部言语的快速发展。
三.课堂教学艺术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每个环节,都应该讲究教学艺术。
(一)进课堂的艺术
上课铃响了,如何进课堂?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从容不迫地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室门口,就像演员一样使自己进入角色,集中思想考虑所要讲的课,满怀热情地注视着同学,安详地等待上课铃声,或在教室里轻轻地巡视着。上课铃响了,他以稳健的步伐登上讲台,沉着而又和蔼地环视整个课堂,严肃地观察每一个同学的表情和动作。待同学们坐好,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时,老师才说出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一句话。这样的开场为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二)开讲的艺术
“开讲”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本课特点、自己的特点,反复斟酌,灵活运用。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或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入未知,使学生顺理成章;或启发谈话,步步诱导,使学生积极动脑,并感到轻松愉快;或故事铺叙,运用比兴,使学生兴趣盎然;或设疑布阵,引起悬念,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并积极探索;或晓以新知,提供信息,使学生急于求知;或布置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发现之乐趣。
(三)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必须善于提问。老师提问要有启发性,切中关键处,问在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或容易忽略之处。要善于进行点拨,既要“点出”问题的关键,“拨动”学生的思维,又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拨正思维的方向点,是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点拨,是为了疏导学生思维通路,启发想象,规范思维。提问的态度要亲切和蔼,有鼓动性。
(四)讲课的艺术
讲课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必须全力以赴,把课讲好。要把课讲得深入浅出,有条有理,生动形象。讲课的艺术突出表现在语言艺术上。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生动、准确规范,富有节奏。要能够掌握、正确运用不同的抑扬顿挫语调和高低强弱音调的技能,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量和感人力量。要善于以表情、姿态、手势等作为辅助手段,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听起来如浴春风,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享受。
(五)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必须精心设计以发挥其作用。一手流利、工整、优美的粉笔字,是板书艺术的基础;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能够准确地列出纲要,抓住要点,是板书设计的根本条件。七尺黑板,要有计划地使用,做到布局合理,版面清晰。板书设计要精简,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多一字不写,少一字不行,一节课结束时在黑板能全面反映整节课的思想精髓,备课时就应反复推敲,把板书设计列为教案内容。
(六)结尾的艺术
每台戏剧往往在高潮之后有一个精彩的结尾,给人回味无穷。讲课虽然不是演戏,但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结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结尾方式,因人因课而异,不可强求一律:或归纳全课,提示要点,便于学生小结,加深记忆;或设置疑点,给学生留下悬念,以便思考;或适当练习,使学生当堂巩固;或布置预习,提出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此等等,都需要教师灵活掌握。课堂教学的结尾,切忌为赶进度草率收场,更忌不按时下课,任意拖堂,使学生感到厌倦。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牵涉面广,灵活性强,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艺术不仅取决于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完善的智能结构,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生动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等,而且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法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作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