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公共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许 峰 殷志祥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分析了公共数学精品课程应具有的科学特征,探讨了公共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精品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课程研究和教材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果,提出了“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行发展性评价”的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精品课程;概率统计;网络教学平台;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普通高校陆续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与招生规模大幅增加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教师队伍的规模和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大幅扩招的要求,严重威胁了高校的教学质量。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稳定高校的教学质量,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该项目启动至今,已累计产生国家级精品课程近4000门,省级精品课程10000余门,对稳定、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精品课程离“高质、共享”的初衷尚有很大的距离。
  作者长期从事公共基础数学课的教学与管理,从2004年起,先后参与和主持了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建设,对公共精品数学课程的建设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路。本文分析了公共数学精品课程应具有的特性,探讨了公共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精品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课程研究和教材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果,提出了“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行发展性评价”的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
  一、公共数学精品课程科学特征简析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具体来说,精品课程应具有下列特征:
  (一) 精品课程应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示范性
  精品课程的实用性和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教学理念的先进性、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教学手段与形式的科学组合。
  (二) 精品课程应具有好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公共数学精品课程通常包括几个完整的系统,即数学理论基本体系、数学方法体系和实例应用体系。精品课程除了要考虑各学科对数学需求的共性问题,还应兼顾不同学科对数学的个性需求。
  (三) 精品课程应具有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公共数学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精品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数学实验系统为学生提供数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开放性问题。
  (四) 精品课程应具有良好的知识拓展性
  公共数学的教学绝对不只是简单地传播数学知识,而应该从历史发展规律出发,使学生了解数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精品课程应该提供了解学科发展和数学应用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融会贯通。
  (五) 精品课程应具有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性和共享性
  教授主讲课程、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免费开放是精品课程评审的三个原则。强调教授主讲课程,就是希望教授主讲的课程都是精品课程;强调使用信息技术,就是希望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引向课程建设;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是因为精品课程都拥有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六) 精品课程应形成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具体成果
  精品课程应该从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理论总结,形成新形式下的教育理念。同时,作为精品课程的具体实践,必须使用和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教学媒介,如教材,网络资源等。
  二、公共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精品课程建设已历经十年,陆续产生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累计已达1.5万余门。诚然,这1万多门课程中不乏真正的精品,但其中也有不少课程离“高质、共享”的精品课程标准存在较大的距离。根据作者的长期观察与研究,公共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包括:
  (一) 重申报轻建设
  这是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几乎所有高校对精品课程的申报从学校、职能部门到申报教师都极为重视,但当申报成功之后,学校和职能部门对课程的建设普遍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对课程的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
  (二) 远未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不少精品课程网站无法自由访问;有些精品课程申报成功之后,立即删除掉某些原创性或高质量的电子资料,使得进入名义上的精品课程网站之后,不能访问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三) 精品课程网站功能较弱
  目前,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所限,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还较弱,无法提供教学中最迫切、最急需的在线辅导答疑、作业及批阅和单元测试功能。
  (四) 经费支持不足
  尽管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有好几万元,但若真正对课程进行全面建设,这些经费还是稍显不足。比如,若制作80学时课程的全程教学视频,仅录像和视频制作费可能就要花去建设经费中的大部分。
  三、精品课程“概率统计”建设的实践
  在2008年概率统计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时,课程组就特别注意按高质量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建设。尽管概率统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仅一年,但课程组已在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
  (一) 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
  精品课程首先要有一流的师资,而一流的师资要以专业作为发展平台。课程组始终把教师队伍和专业建设作为概率统计精品课程建设最重要的目标,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深造,并申报统计学新专业。目前,有3位青年教师分别在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统计学博士学位,而应用统计学专业也已获批,并于2013年开始招生。
  2013年9月,以概率统计课程组为主要成员的公共数学教学团队获批安徽省优秀教学团队。
  (二) 教学研究及成果
  教学研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2013年9月,“公共数学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和“数学建模融入公共数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2012和2013年,安徽理工大学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赛区一等奖4项和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赛区一等奖7项。
  (三) 网站教学资源及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另一项基本内容。课程组不仅注重课程网站教学资源的建设,还特别重视教材的建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安徽理工大学的概率统计精品课程网站是同类课程中教学资源最丰富的网站之一,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学习指导与课外习题;阅读材料;习题解答;历年统考试卷;概率统计实验;概率统计动画视频;部分教学录像视频。
  课程组主编的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13年9月被评为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教材。
  四、公共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一) 建立功能齐全的网络教学平台
  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信息化和网络化,建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精品课程网站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现在的大多数精品课程网站无法提供教学中最迫切、最急需的在线辅导答疑、作业批阅和单元测试功能,原因在于存在两个技术难题:(1)如何在网页中便捷地录入公式和绘制图表;(2) 如何实现辅导答疑时的即时通讯。
  这两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式和图形的网页在线处理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就为在线辅导答疑和讨论在技术上彻底扫清了障碍。
  我们认为,将精品课程网站升级为网络教学平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还可以方便地进行在线作业与批阅、在线辅导答疑和网上单元测试。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帮助下认真做好各个教学环节无疑将大大提升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二) 在公共精品数学课中实行发展性评价机制
  发展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发展性评价,即“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问题、态度与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所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对学生进行从课后自主训练、在线作业、阶段测试到课程考试多阶段多单元的学习目标检测问题,包括课堂教学方式、单元和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课程成绩的发展性评价方式等。
  显然,实行发展性评价机制的前提是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安徽理工大学正在建设包括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课网络教学平台,并将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和考核中试行发展性评价机制。这些探索性的工作将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五、结束语
  2012年底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指南》指出,教育信息化是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而网络教学教研则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形式。网络教学包括网络教学系统、发展性评价系统、同步课堂系统、网络备课系统与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等,其中发展性评价机制的实施既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目前教学环节中最为薄弱的一环。
  本文结合精品课程的实践,提出了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行发展性评价的设想,希望给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高思礼. 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J]. 中国大学教学, 2003, 6: 4-5.
  [2] 贡福海,王莉. 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1: 126-128.
  [3] 黄宝玉, 项国雄.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 9: 72-76
  [4] 李辉. 网络精品课程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7: 69-71.
  [5] 李天昕. 以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的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 高等理科教育, 2011, 4: 92-94. 
  [6] 温少芳, 刘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方式改革[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9: 62-63.
  [7] 高田钦. 大学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J]. 南通大学学报, 2008, 2: 32- 36. 
[8] 刘亚琼.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研究[D]. 广西大学, 2012.
  资助项目 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公共数学课发展性评价机制的研究”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许峰(1963-),男,安徽淮南人,教授,主要从事公共数学课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