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郑仁华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指出了当前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结合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战略,分析了在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中引入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避免学生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仅限于外观设计而不求甚解,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等,提出了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应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的新观点,探索并构建了一套初步的基于知识产权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知识产权;工业设计;实践教学
Abstract: It points out the existence of industrial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limitations, combines with Chinese current macro-economic strategy, and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troduction in the industrial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The avoidance of students'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is limited to the design and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stimul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enthusiasm, etc; it puts forward the new ideas that writing the patent application documents should become the basic aptitude of future innovative talent, and it explores and structures an initial set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Key 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dustrial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1、当前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工业设计是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从学校转到工作岗位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实践能力就成为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砝码,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设计实践必不可少。目前,很多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都有了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大赛,与企业联合进行产学研活动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结起来,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有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主要围绕产品外观和结构设计来进行,提升学生的外观或结构设计能力,这缘于当前工业设计人才需求市场的一个显在特征,即:产品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岗位相对较多,很自然地,院校一般会据此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
诚然,外观和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一个基本任务,外观和结构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也不小,这样的实践教学的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众所周知,工业设计的内容远非外观加结构这么简单,它的核心任务是产品创新,其中当然包含外观和结构的创新,但是,价值更大的往往是改善人的生活方式或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性创新,畅销全球的乐扣乐扣饭盒、iphone手机、电动牙刷等产品的成功,依靠的就是典型的功能性创新,而非外观加结构,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现在,与工业设计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外观和结构设计能力已经非常接近他们,最大的差距不在产品外观和结构设计,而在于产品的原始创新,那些创新程度高的革命性的好产品似乎都出自国外,而与我们无缘,我们还是在不停地模仿别人的好产品。
在我国正在实施经济结构转型的今天,要实现产业升级,进行自主的产品创新是必由之路,尤其是功能性创新。也就是说,我国设计专业学生还有个巨大的潜在就业市场。
实际上很多院校也对学生进行过不少功能性创新的训练,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技术基础不够扎实,很多功能性设计无法从技术上实现,无法提出具体可行的技术方案,加上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几率很低,学生进行深入设计的动力不足,从而导致浅尝则止,常常仅停留于“概念”阶段,这样的训练一百次跟一次没多大区别,学生也会逐渐对产品创新产生疲劳而失去兴趣。
2、引入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在设计实践中培养学生原始产品的创新能力途径有很多,本文特别谈一谈在设计实践中引入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与工业设计关系最密切的知识产权就是专利,就是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产品创意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或外观专利,并努力将这些专利转化为现实产品,从而实现设计的价值。那么,这样的措施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
2.1 申请专利能杜绝学生在进行产品创意时仅停留于表面的不求甚解
进行产品创意时,学生很容易将产品功能表面化,仅仅解决了外观造型和使用方式问题,而不去追究实现该使用方式背后的具体技术方案。举例来说,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款电动打火机,学生很可能就只画一张效果图,图上有一个开关按钮,并解释说只要按一次按钮就打火一次,他认为这个设计就算完成了。真的完成了吗这些问题怎么办:用直流电还是交流电若用直流电,应该用多大电容量的电池才能保证足够的使用次数点烟原理是什么,用金属丝发热点烟,还是其他方式如何隔热以防止烫伤使用者.....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工业设计解决方案,这种缺少技术方案支撑的设计极有可能在技术无法实现或者高成本才能实现,这样的设计在设计实践中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但如果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意申请专利,效果就大不同。由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是产品创新的具体技术方案,而非产品最终的外观样式(外观样式可以申请外观专利)和操作使用方式,申请专利意味着必须拿出自己产品创意的具体详细的技术方案,让学生在创意之初就得思考创意的技术可能性甚至具体技术方案,从而有效避免仅仅停留在外观设计层面的浅尝则止。学生若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与机械、电子等相关工科专业学生进行跨界联合攻关。当然,不顾现实生产技术的天马行空的理想化的概念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也需要做,但需适可而止,多做无益。
求甚解也指当学生有了满意的产品创意后,需要通过市场调查和专利查询来验证自己的创意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尤其是专利查询,这需要学生掌握专利查询的方法和技巧,懂得设计查询关键词的技巧,避免查询了海量的专利却漏掉了关键专利的低效而无用的劳动,错误的查询结果极有可能导致专利申请的失败。很多院校学生直到毕业也未查询过专利,也无法确认自己的创新设计是否是真正创新的,这是创新教育的失败。
2.2 取得专利成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学生在产品设计的相关课程以及设计竞赛中会产生很多创意,其中很可能有一些很有市场价值,如果申请专利,拿到专利证书,对学生是不小的鼓励,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创新的热情,也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如果能实现专利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激励效果将会取得极大值,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对其他学生也能起到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如,笔者的学生一年前的一个衣架创意被一家企业采用,不仅对该学生本人激励很大,也大大提高了其他同学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相反,如果教师和学生都对自己好的产品创意无动于衷,顶多只有个“这个创意不错”的评价,而后就束之高阁,不去申请专利,也不努力推广,则很可能浪费好创意而失去使其发挥价值的机会。笔者在执教经历中就多次地出现类似情况。例如,十年前笔者的学生在课堂上创新性地设计了一款买菜小拖车,但因当时没有专利申请意识而未申请专利,也未努力推广,但几年后市场上出现了与我们的创意几乎一样产品,十分畅销,我们因此而错失绝好机会,教训不小。
2.3 撰写专利文件是未来产品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
产品创新人才具备自己撰写专利申请书的能力,是未来设计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就如现代人应该都具有驾驶能力一样重要。在专利事务所多遍布每个城市的今天,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自己撰写专利申请文件而不是去找更专业的专利代理呢?
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目前,国内关于专利代理费的大致行情是,实用新型专利大约一千五百至两千多元,发明专利大约三千至五千元之间,这样的代理费对于学生来说困难不小。
第二,专利文件撰写看起来是一件很专业的工作,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市一件技能性的工作,远没有想象的困难,这类似于学习汽车驾驶。刚开始申请专利时,需要学习专利文件写作的基本规定、方法等,所以,学生申请第一件专利耗时较多,效率很低,但往后申请第二件、第三件的效率会显著提高,越来越熟练,而且,一旦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将受用终生,因为,大学四年,以及作为未来的设计创新人才,申请专利会成为家常便饭,因此,自己撰写申请文件的优势非常明显。实际上,找代理也需要一个沟通过程,绘图等基础工作还是要由自己完成,如此效率并不高。
第三,自己撰写专利申请文件质量更可靠。
专利申请文件是有质量属性的,高质量的专利意味着宽的保护范围,从而能很好地保护专利权人的权益,反之,低质量的专利虽然也有证书,但由于保护范围太窄,很容易被侵权,证书基本失去了意义。不过,保护范围窄的专利申请往往更容易授权,更快地授权,申请人或代理人的工作量更小。因此,一些不够讲究服务质量和信誉的代理就可能为了图省事而故意将保护范围写窄,从而很快拿到证书,对专利的权利要求没有认识的委托人可能反倒认为代理很专业。尽管代理在撰写过程中会征求委托人的意见,但外行的委托人根本无法识别代理人的工作质量。
而自己撰写申请文件则能很好地规避这一点。因此,对于需要经常申请专利的创新人才,最佳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写申请文件。
3、 基于知识产权的实践教学模式架构
3.1 主要教学环节设计
总体而言,就是“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推广”三个组成部分,三部分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教学和实践。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利基本知识和专利申请方法、专利文件撰写等。该部分内容可以一门课的形式进行教授。实践教学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好的产品创意,将其申请专利,当然是自己绘制说明书附图,自己编写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等申请文件。无需集中教学,可以分散进行,获得专利证书计算若干学分。
拿到证书不是目的,还需要努力去进行专利推广,才能实现创新的价值。课外推广环节要求学生找相关企业推销自己的专利,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专利转化成功同样计算学分。千万别小看学生的潜力,该过程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十分有效。世界著名的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大学期间申请了上百项专利,并花了很大力气到企业推销自己的专利,最后成功将两件专利成功转化,并用其获利创办了著名的软银公司,完成了原始积累。
以上教学内容需要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实际上相当于强迫学生去创新、去申请专利、去做市场推广。西安交大李乐山教授认为,创新是逼出来的。
3.2 教学单位的配套措施
首先,教育机构应积极创造专利转化的机会和条件。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推广专利技术固然能收到一定效果,但学生作为单个的个体也存在天然的局限性,能力有限,资金有限,社会资源不足,不易形成合力等。此时,教育机构或教学单位应承担一部分责任,如举办专利作品展览、向相关企业、利用一些第三方的专利转化平台推销等。
另外,专利申请毕竟有一定技术性,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在技术上轻松过关,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完成专利申请,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或工作室制就是有效办法。导师制就是让每个本科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的职责是指导和监督自己的学生申请专利。
最后,鉴于产品创新中可能涉及到机械、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的问题,本专业师生独立解决所有问题存在一定困难,教学单位可联合相关专业进行跨专业合作创新,如毕业设计这种综合性创新设计行为就可以估计学生与相关专业学生联合成立课题组,就同一课题进行共同研究开发,每个成员完成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最后,每个成员均能回到自己所在系或专业“交差”。这样不仅更容易出成果,而且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能力对今后的工作也大有裨益。
4、 结语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要实现这个转变,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将是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毫无疑问,作为工业设计核心的产品创新在中国创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未来的产品创新设计人才,具备专利申请及专利文件撰写的能力将成为一项基本能力,就像现代人应具有驾驶能力一样。工业设计教育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将有关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教学内容。
当然,本文所介绍的基于知识产权的实践教学体系也许还很不成熟,但愿能达到抛钻引玉之效。此外,对于像机械、电子、电气等也强调创新的工科类专业,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也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欣铨,于 淼. 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教育的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1-93.
[2] 范沁红. 工业设计与知识产权的关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4):22-2
关键词:知识产权;工业设计;实践教学
Abstract: It points out the existence of industrial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limitations, combines with Chinese current macro-economic strategy, and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troduction in the industrial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The avoidance of students'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is limited to the design and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stimul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enthusiasm, etc; it puts forward the new ideas that writing the patent application documents should become the basic aptitude of future innovative talent, and it explores and structures an initial set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Key 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dustrial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1、当前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工业设计是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从学校转到工作岗位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实践能力就成为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砝码,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设计实践必不可少。目前,很多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都有了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大赛,与企业联合进行产学研活动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结起来,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有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主要围绕产品外观和结构设计来进行,提升学生的外观或结构设计能力,这缘于当前工业设计人才需求市场的一个显在特征,即:产品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岗位相对较多,很自然地,院校一般会据此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
诚然,外观和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一个基本任务,外观和结构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也不小,这样的实践教学的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众所周知,工业设计的内容远非外观加结构这么简单,它的核心任务是产品创新,其中当然包含外观和结构的创新,但是,价值更大的往往是改善人的生活方式或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性创新,畅销全球的乐扣乐扣饭盒、iphone手机、电动牙刷等产品的成功,依靠的就是典型的功能性创新,而非外观加结构,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现在,与工业设计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外观和结构设计能力已经非常接近他们,最大的差距不在产品外观和结构设计,而在于产品的原始创新,那些创新程度高的革命性的好产品似乎都出自国外,而与我们无缘,我们还是在不停地模仿别人的好产品。
在我国正在实施经济结构转型的今天,要实现产业升级,进行自主的产品创新是必由之路,尤其是功能性创新。也就是说,我国设计专业学生还有个巨大的潜在就业市场。
实际上很多院校也对学生进行过不少功能性创新的训练,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技术基础不够扎实,很多功能性设计无法从技术上实现,无法提出具体可行的技术方案,加上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几率很低,学生进行深入设计的动力不足,从而导致浅尝则止,常常仅停留于“概念”阶段,这样的训练一百次跟一次没多大区别,学生也会逐渐对产品创新产生疲劳而失去兴趣。
2、引入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在设计实践中培养学生原始产品的创新能力途径有很多,本文特别谈一谈在设计实践中引入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与工业设计关系最密切的知识产权就是专利,就是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产品创意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或外观专利,并努力将这些专利转化为现实产品,从而实现设计的价值。那么,这样的措施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
2.1 申请专利能杜绝学生在进行产品创意时仅停留于表面的不求甚解
进行产品创意时,学生很容易将产品功能表面化,仅仅解决了外观造型和使用方式问题,而不去追究实现该使用方式背后的具体技术方案。举例来说,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款电动打火机,学生很可能就只画一张效果图,图上有一个开关按钮,并解释说只要按一次按钮就打火一次,他认为这个设计就算完成了。真的完成了吗这些问题怎么办:用直流电还是交流电若用直流电,应该用多大电容量的电池才能保证足够的使用次数点烟原理是什么,用金属丝发热点烟,还是其他方式如何隔热以防止烫伤使用者.....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工业设计解决方案,这种缺少技术方案支撑的设计极有可能在技术无法实现或者高成本才能实现,这样的设计在设计实践中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但如果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意申请专利,效果就大不同。由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是产品创新的具体技术方案,而非产品最终的外观样式(外观样式可以申请外观专利)和操作使用方式,申请专利意味着必须拿出自己产品创意的具体详细的技术方案,让学生在创意之初就得思考创意的技术可能性甚至具体技术方案,从而有效避免仅仅停留在外观设计层面的浅尝则止。学生若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与机械、电子等相关工科专业学生进行跨界联合攻关。当然,不顾现实生产技术的天马行空的理想化的概念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也需要做,但需适可而止,多做无益。
求甚解也指当学生有了满意的产品创意后,需要通过市场调查和专利查询来验证自己的创意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尤其是专利查询,这需要学生掌握专利查询的方法和技巧,懂得设计查询关键词的技巧,避免查询了海量的专利却漏掉了关键专利的低效而无用的劳动,错误的查询结果极有可能导致专利申请的失败。很多院校学生直到毕业也未查询过专利,也无法确认自己的创新设计是否是真正创新的,这是创新教育的失败。
2.2 取得专利成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学生在产品设计的相关课程以及设计竞赛中会产生很多创意,其中很可能有一些很有市场价值,如果申请专利,拿到专利证书,对学生是不小的鼓励,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创新的热情,也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如果能实现专利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激励效果将会取得极大值,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对其他学生也能起到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如,笔者的学生一年前的一个衣架创意被一家企业采用,不仅对该学生本人激励很大,也大大提高了其他同学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相反,如果教师和学生都对自己好的产品创意无动于衷,顶多只有个“这个创意不错”的评价,而后就束之高阁,不去申请专利,也不努力推广,则很可能浪费好创意而失去使其发挥价值的机会。笔者在执教经历中就多次地出现类似情况。例如,十年前笔者的学生在课堂上创新性地设计了一款买菜小拖车,但因当时没有专利申请意识而未申请专利,也未努力推广,但几年后市场上出现了与我们的创意几乎一样产品,十分畅销,我们因此而错失绝好机会,教训不小。
2.3 撰写专利文件是未来产品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
产品创新人才具备自己撰写专利申请书的能力,是未来设计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就如现代人应该都具有驾驶能力一样重要。在专利事务所多遍布每个城市的今天,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自己撰写专利申请文件而不是去找更专业的专利代理呢?
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目前,国内关于专利代理费的大致行情是,实用新型专利大约一千五百至两千多元,发明专利大约三千至五千元之间,这样的代理费对于学生来说困难不小。
第二,专利文件撰写看起来是一件很专业的工作,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市一件技能性的工作,远没有想象的困难,这类似于学习汽车驾驶。刚开始申请专利时,需要学习专利文件写作的基本规定、方法等,所以,学生申请第一件专利耗时较多,效率很低,但往后申请第二件、第三件的效率会显著提高,越来越熟练,而且,一旦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将受用终生,因为,大学四年,以及作为未来的设计创新人才,申请专利会成为家常便饭,因此,自己撰写申请文件的优势非常明显。实际上,找代理也需要一个沟通过程,绘图等基础工作还是要由自己完成,如此效率并不高。
第三,自己撰写专利申请文件质量更可靠。
专利申请文件是有质量属性的,高质量的专利意味着宽的保护范围,从而能很好地保护专利权人的权益,反之,低质量的专利虽然也有证书,但由于保护范围太窄,很容易被侵权,证书基本失去了意义。不过,保护范围窄的专利申请往往更容易授权,更快地授权,申请人或代理人的工作量更小。因此,一些不够讲究服务质量和信誉的代理就可能为了图省事而故意将保护范围写窄,从而很快拿到证书,对专利的权利要求没有认识的委托人可能反倒认为代理很专业。尽管代理在撰写过程中会征求委托人的意见,但外行的委托人根本无法识别代理人的工作质量。
而自己撰写申请文件则能很好地规避这一点。因此,对于需要经常申请专利的创新人才,最佳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写申请文件。
3、 基于知识产权的实践教学模式架构
3.1 主要教学环节设计
总体而言,就是“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推广”三个组成部分,三部分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教学和实践。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利基本知识和专利申请方法、专利文件撰写等。该部分内容可以一门课的形式进行教授。实践教学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好的产品创意,将其申请专利,当然是自己绘制说明书附图,自己编写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等申请文件。无需集中教学,可以分散进行,获得专利证书计算若干学分。
拿到证书不是目的,还需要努力去进行专利推广,才能实现创新的价值。课外推广环节要求学生找相关企业推销自己的专利,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专利转化成功同样计算学分。千万别小看学生的潜力,该过程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十分有效。世界著名的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大学期间申请了上百项专利,并花了很大力气到企业推销自己的专利,最后成功将两件专利成功转化,并用其获利创办了著名的软银公司,完成了原始积累。
以上教学内容需要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实际上相当于强迫学生去创新、去申请专利、去做市场推广。西安交大李乐山教授认为,创新是逼出来的。
3.2 教学单位的配套措施
首先,教育机构应积极创造专利转化的机会和条件。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推广专利技术固然能收到一定效果,但学生作为单个的个体也存在天然的局限性,能力有限,资金有限,社会资源不足,不易形成合力等。此时,教育机构或教学单位应承担一部分责任,如举办专利作品展览、向相关企业、利用一些第三方的专利转化平台推销等。
另外,专利申请毕竟有一定技术性,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在技术上轻松过关,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完成专利申请,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或工作室制就是有效办法。导师制就是让每个本科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的职责是指导和监督自己的学生申请专利。
最后,鉴于产品创新中可能涉及到机械、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的问题,本专业师生独立解决所有问题存在一定困难,教学单位可联合相关专业进行跨专业合作创新,如毕业设计这种综合性创新设计行为就可以估计学生与相关专业学生联合成立课题组,就同一课题进行共同研究开发,每个成员完成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最后,每个成员均能回到自己所在系或专业“交差”。这样不仅更容易出成果,而且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能力对今后的工作也大有裨益。
4、 结语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要实现这个转变,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将是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毫无疑问,作为工业设计核心的产品创新在中国创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未来的产品创新设计人才,具备专利申请及专利文件撰写的能力将成为一项基本能力,就像现代人应具有驾驶能力一样。工业设计教育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将有关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教学内容。
当然,本文所介绍的基于知识产权的实践教学体系也许还很不成熟,但愿能达到抛钻引玉之效。此外,对于像机械、电子、电气等也强调创新的工科类专业,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也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欣铨,于 淼. 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教育的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1-93.
[2] 范沁红. 工业设计与知识产权的关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4):22-2